信耶稣的国民:民族主义与1920年代中国基督徒的身份问题
本文选题:基督徒 + 五卅运动 ; 参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近代以来,基督徒的身份一直是困扰中国基督教会的疑难问题。义和团运动后,民族主义在中国教会内部逐渐成长。五卅运动期间,中国基督徒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身份认同。他们将自己的身份界定为"信耶稣的国民",表明他们每个人既是基督徒,也是国民的一分子。这既是中国教会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结果,也是其在建立本色教会过程中身份认同逐渐明确的体现。1920年代后期,基督徒群体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强调自己作为国民的责任和义务。但基督教会与政府之间关于教会学校的注册问题与国民党党化教育问题的争论表明,教会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紧张并未完全消除。
[Abstract]:Since modern times, Christian identity ha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After the Boxer Movement, nationalism gradually grew in the Chinese church. During the May 30 th Movement, Chinese Christians took an active part in the anti-imperialist patriotic movement, showing strong national identity. They define themselves as "believers in Jesus", indicating that each of them is both a Christian and a member of the nation. This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Chinese churches adapting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ctively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gradual and clear embodiment of their identity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ir own church. In the late 1920s, the Christian community took an active part in political activities. Stress one's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as a national. However,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the Christian Church and the government on the registration of church schools and the KMT party-oriented education shows that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church and the state and society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eliminated.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基金】: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116)
【分类号】:K261;B9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美琳;五卅运动与爱国华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2 雒春普;五卅运动在山西[J];沧桑;1996年01期
3 阎平;五卅运动与党的民主革命理论的发展[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4 杨永明,孙艳;五卅运动的一个重要教训[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5 阎平;偏颇的发端——五卅运动后的中共“左”倾思想[J];党史纵横;1995年05期
6 董方奎;梁启超为争取“五卅运动”胜利所做出的巨大努力[J];北方论丛;2000年03期
7 ;五卅运动[J];源流;2011年11期
8 蔡华;论五卅运动时期美、英、日对华外交之异同[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杨永明,陈基建;从五卅运动看民气与民力[J];宜宾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冯筱才;沪案交涉、五卅运动与一九二五年的执政府[J];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祖华;;基督徒与抗日救亡运动[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鄢新萍;;宋庆龄与五卅运动[A];宋庆龄与二十世纪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3 罗福惠;;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简论[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4 杨昕沫;;简论中国民族主义与江桥抗战[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上)[C];2004年
5 沈洁;;革命与颠覆旧秩序:激进民族主义氛围中的反迷信叙事[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饶怀民;;试论《民报》时期注精卫的民族主义思想[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7 邵华;;介绍郭沫若在五卅运动中的一篇佚文[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8 乔凡诺里;顾卫民;;本笃十五任教宗时期罗马教廷与中国的外交关系[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9 赵晓阳;;余日章与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早期本土化[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10 任冉冉;;民国时期上海童工问题研究[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军;五卅运动在大连的高潮标志[N];大连日报;2010年
2 王丽平;同仇敌忾声援“五卅运动”[N];河北日报;2001年
3 马连儒;王希天思想发展和救国道路的历史价值刍议[N];协商新报;2006年
4 张凉;全面呈现大革命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实习记者陈志宏;“基督宗教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李世峥;罗锦文:以身殉国的基督徒医师[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周兴梁;二十年代初期国共两党成员指导进行的“非基督教运动”[N];团结报;2000年
8 唐涛;八道湾:声销迹灭的苦茶旧事[N];财经时报;2005年
9 李小敏;党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N];民主协商报;2005年
10 树军;孙中山遗嘱之谜[N];人民政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志国;近代中国抵制洋货运动研究(1905-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孔祥宇;《现代评论》与中国政治[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徐炳三;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利生;吴廷康与中国大革命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蒋有亮;近代中加文化交流史——一曲传教士的悲歌[D];复旦大学;2010年
6 张永广;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较研究(1860-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静;“觉醒的中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田力;美国长老会宁波差会在浙东地区早期活动研究(1844-1868)[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会平;民国时期中国基督徒的两性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威;武汉基督徒与辛亥革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胜华;五四新文学与五四运动及五卅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邱燕;五卅运动与上海工部局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何桂岚;非基督教运动中的思想冲突[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曾凡远;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丽英;五卅运动在青岛[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燕;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初探(1922-1937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程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程乐;国民党与五卅纪念(1926-1930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81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08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