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藏传佛教宗派无别观的起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08 19:10

  本文选题:藏族宗教 + 宗派无别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摘要】:藏族宗教各宗派在本质上无差别的思想观念藏语史称"瑞麦",其历史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前后。17世纪,班禅洛桑曲吉坚赞明确提出了藏族宗教各宗派在本质上无差别的观点,并培养出了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坚赞这样持藏族宗教各宗派无别观念的历史伟人。19世纪,先后出现了嘉央钦泽旺布、贡珠元丹嘉措、夏察扎西坚赞等主张践行"瑞麦"的藏传佛教大师。面对21世纪,随着藏传佛教走向世界,深刻理会"瑞麦"观,依法践行"瑞麦"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Tibetan language histor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ighth century and the 17th century, at least. The Panchen Lama Lobsang qu Jijian Zan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viewpoint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essence among the various sects of the Tibetan religion, and cultivated the fifth Dalai Lama, Awangrosang Jian Zan, such a great man of history who held no different ideas of the various Tibetan religious schools in the 19th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Jiayang Qinze Wangbu, Gong Zhuyuan Dan Jiatuo, Xia Chazaxi Jian Zan, and other advocates of practicing the "Ruimai" Tibetan Buddhist masters.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Tibetan Buddhism moving into the worl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eeply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cept of "Raima" and practice it according to law.
【作者单位】: 巴黎第十大学;法国巴黎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国际本教研究会;西南民族大学;
【基金】: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民族文献学学科建设项目(2013XWD-S0S0124141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春和;;最具象征意义的密修本尊像[J];收藏家;2001年09期

2 贾一心;;热贡藏传佛教艺术摭谈[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平措卓玛;;藏传佛教的传承制度[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于小成;吴承敏;;藏传佛教与民族团结——从承德外八庙的建筑看它的历史作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才吾加甫;;元明时期的新疆藏传佛教[J];西域研究;2007年03期

6 才让;;藏传佛教慈悲伦理与生态保护[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7 本刊评论员;;活佛转世岂能随心所欲?[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8年01期

8 吕虹;;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9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副会长的发言[J];法音;2010年02期

10 刘积顺;;广惠寺的沧桑历史[J];中国土族;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传力;边普;;藏传佛教与拉萨城市转经道空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亚莎;;藏传佛教“佛鹏”源流考——青藏高原Khyung图形的演变脉络[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曹学文;;藏传佛教在炳灵寺发展之述评[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班班多杰;扎洛;周拉;孙悟湖;;近年来藏族宗教生活中出现的若干新现象[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5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郎维伟;;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觉姆现状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郎维伟;;试论康藏文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纪念任乃强先生而作[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8 班班多杰;;为道、为学、为器——简论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关系[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9 才让;;当代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及发展特征[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10 沈桂萍;;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2 记者 苏琳;第四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活动在京举行[N];经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辉;一场智慧的较量[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记者 张倩 实习生 张春霞;甘肃省藏传佛教界人士座谈会举行[N];甘肃日报;2006年

5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6 记者 木佳;刘延东会见藏传佛教高僧高级学衔获得者[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银发;佛学院里书声琅琅[N];云南日报;2009年

8 石山;藏传佛教的历史性变革[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班班多杰 孙悟湖;藏传佛教对藏、蒙古等民族文化生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2年

10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刀吉仁青;藏传佛教文献中的佛性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白玛措;莲花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端智;安多曼巴扎仓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8 段晶晶;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仁尼格;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世俗化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晓菁;藏族格言诗哲理新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高琳;藏传佛教在新疆的兴起和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4 曹英;藏传佛教对藏民族习惯法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陆启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6 李冰洁;藏传佛教在藏族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白丽娜;论章嘉·若必多吉对藏汉文化交流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德却卓玛;试论宗喀巴大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王书博;试论藏医学及其现代转换[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严永孝;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8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08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2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