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影响近代科学发展的双刃剑——以基督教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08 19:16

  本文选题:科学价值观 + “宗教主义形态” ; 参考:《求索》2013年08期


【摘要】:在工具主义科学价值观中有一种"宗教主义形态",即为了证明宗教教义的真理性而把科学研究作为工具的价值观。虽然没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但在西方很长一段历史中,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在它的指引下,基督徒-科学家将宗教信仰看成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最大动力与精神寄托,激励着他们不懈地探索自然。基督徒们也在宗教活动中培养起了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做好了准备。在该价值观的引导下,科学在一定程度内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并逐步向一种社会建制迈进。但是,每当科学发现威胁到教义的真理性,即认识上帝的手段与证明上帝的目的发生矛盾时,人们在该价值观的影响下,往往会将宗教信仰放在首位,抛弃科学这个证明上帝的工具,对产生威胁的理论进行压制,即使是科学家本身也会如此。因此,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对科学的影响是辨证的:一方面,它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会对科学发展造成阻滞。可见,对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的考察是审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维度。
[Abstract]:There is a form of religionism in the scientific values of instrumentalism, that is, scientific research is regarded as a tool value in order to prove the truth of religious doctrine. Although no one has made any special research on this issue,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igious form" of scientific valu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West. Under its guidance, Christians and scientists regard religious belief as the ultimate goa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greatest motive force and spiritual sustenance, and encourage them to explore nature unremittingly. Christians also cultivate scientif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quality in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prepare for future scientific research.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value, science has been recognized and supported by the society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gradually stride forward to a kind of social system. However, whenever scientific discoveries threaten the truth of doctrine, that is, when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means of knowing God and the purpose of proving God, peop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at value, tend to put religious belief first. Abandon science as a tool to prove God and suppress the theory of threat, even by scientists themselves.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igious form" of scientific values on science is dialectical: on the one hand, it promot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on the other hand, it will block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herefore, it is a new important dimension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作者单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B9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3 陈宝胜;;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胡昂;科学和宗教关系辨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吴贤静,郭松;心灵环保:环境伦理的宗教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胡文木;;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徐文军;吕军利;;刍议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维度[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9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德;;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镇眼镜业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文骏;;略论明代后期的造物艺术思想[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10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勇;结构化工作满意度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彦婷;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共行政人员职业道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姚鹏;论我国政府采购程序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8 金yN臣;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自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陆兵;隐名股东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世杰;焦作市农地流转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宁;;当生命拥抱灵魂[J];飞碟探索;2009年08期

2 屈婷婷;;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影响近代科学发展的双刃剑——以基督教为例[J];求索;2013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知名作家 自治区文联副主席 自治区作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董立勃;让生活充满善与爱的阳光[N];新疆日报(汉);2013年

2 记者 秦亚洲 李来房;民主开放 自信回答[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著名传媒专家 黄升民;“互联网思维”与新宗教主义[N];中国经营报;2014年



本文编号:2108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08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9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