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家自由主义”三相
本文选题:道家自由主义 + 政治主体性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中,"道家自由主义"之出现,意在用传统道家作为接榫自由主义的文化土壤,由此形成了三种主要论述:第一种是政治自由主义,从道家"无为论"中分析出统治者一方面要缩减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应尊重民众的政治主体性的结论;第二种将道家的"天道"等同于西方的自然法,从中阐释出自由主义来,此可谓"天道自由主义"。第三种则从道家(主要是庄子)注重精神自由的角度试图开出整全性自由主义来。这种论证思路弥补了自由主义退缩为政治自由主义之后在精神世界建设问题上的疲敝。这些论述之中包含了什么样的洞见和盲点,关系到"道家自由主义"是否成立的问题,因而值得探讨。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emergence of "Taoist liberalism" is intended to use the traditional Taoism as the cultural soil of mortifying liberalism, thus forming three main expositions: the first is political liberalism, the other is political liberalism.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ruler should reduce his own behavior on the one hand and respect the political subjectivity of the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is analyzed from the Taoist "theory of inaction"; the second is to equate the Taoist "Tao of Heaven" with the natural law of the West. Liberalism can be described as "heavenly liberalism". The third is from the Taoist (mainly Zhuangzi) focus on spiritual freedom point of view to try to complete liberalism. This argument makes up for the exhaustion of the spiritual world after liberalism retreated to political liberalism. What kind of insight and blind spot are included in these discussions is related to whether Taoist liberalism is established or not, so it is worth discussing.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暨哲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ZX029)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上海师范大学“哲学”规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从孔子与基督教视角看人的判断权[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穆子;天道与人道——大佛功面授班随记[J];现代养生;1996年06期
3 房建昌;一心天道龙华圣教会是黑会[J];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03期
4 杜洪义;;《太平经》道论解析[J];宗教学研究;2007年02期
5 黄冕堂;论朱元璋的天道观[J];北方论丛;1994年01期
6 张岱年;《道家哲学智慧》序[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5期
7 牛冬梅;儒家的宗教性及其与西方基督教精神之比较[J];孔子研究;2003年05期
8 华曦;论中国原始宗教天人观向哲学天人观的转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孔德;张三丰《天口篇》注释⑨[J];武当;2004年09期
10 吾淳;;春秋末年以前的宗教天命观与自然天道观[J];中国哲学史;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肖桂林;;死亡与轮回[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梁向明;;“敦崇五典 以尽人道”——浅析刘智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观[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蔡铁民;;天帝信仰世俗化表现形态[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4 沙宗平;;从刘智的“人道五典”看回族伊斯兰伦理[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5 洪修平;;道家道教与现代社会人生(提要)[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濮文起;长生教[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濮文起;黄天道[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谢扬举;老子的超越哲学与当代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王心竹;中国人从“和”而来[N];光明日报;2006年
5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暨研究所教授 林安梧;儒教的正当性无须讨论[N];社会科学报;2006年
6 李季林;新安理学与诚信徽商[N];光明日报;2003年
7 路遥 彭淑庆;传承还是嬗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郭淑新 余亚斐;论孔子“鬼神”观的人文意义[N];光明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陈占彪;儒学“第四次浪潮”:激辩儒教[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濮文起;贴近下层情感的民间宗教[N];中国民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敏;道教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徐加胜;韩愈的道统及其宗教性诠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杰;聂云台《保富法》的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郑宗言;《太平经》中的承负思想[D];安徽大学;2007年
3 陈晰;中西圆满观之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晶旭;《黄帝四经》的道家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刘慧;先秦道家情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袁浩;《周易参同契》丹道时间养生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7 闫恒;制约皇权的神学—董仲舒宗教与政治思想浅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晓春;吴筠的修道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13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1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