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在海外的传播及影响
本文选题:佛光山 + 海外 ; 参考:《东南亚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1980年,佛光山走出台湾,向海外发展。至今,佛光山已成长发展为颇具世界性影响的佛教宗派。佛光山非常重视促进不同宗派、教派间的交流、理解,它积极充当"民间外交大使",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加强各国间的了解和信任,促进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佛光山在海外的传播,也促进了"大中华"文化软实力在海外的影响。
[Abstract]:In 1980, Foguang Mountain went out of Taiwan and developed overseas. Up to now, Foguang Mountain has grown into a world-influential Buddhist sect. Foguangsha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romoting the exchange of different sects and sects, and understands that it actively acts as a "folk diplomatic ambassador", takes religious belief as a link, strengthens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ust among countries, and promot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The spread of Foguang Mountain overseas also promo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soft power of Greater China culture oversea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暨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宗教信仰背景下台湾与海外华人社会的关系”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环南海历史地理研究”(12&ZD144)
【分类号】:B947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婧;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在大陆传播状况分析[D];云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湘琳;俄国东正教在哈尔滨的传播及其影响[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韩小忙;试论道教在西夏的地位和影响[J];固原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3 王静;基督教在海南苗族聚居区传播始末[J];新东方;2002年05期
4 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5 俞亚克;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早期传播[J];学术探索;2003年04期
6 李天锡;;试述新加坡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的传播及其影响[J];八桂侨刊;2008年03期
7 马明忠;;近代青海地区基督教传播的特点及社会影响[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8 陈文英;;隋唐帝王与佛教传播[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4期
9 胡启银;;吐蕃时期汉传佛教在藏地的传播和影响[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斯钦巴图;黄教在内蒙古的传播及护教与反教之争[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金涛;;闽赣地方神崇拜与思考[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释永东;;小区大学与佛光山人间佛教在台湾的现代发展[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振国;;神仙信仰的再认识[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王亚欣;;台湾宗教文化与旅游互动研究——以佛教为例[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子贤;;略论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6 林志华;;浅论宗教观念的变革[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7 黄建国;;闽北宗教述论[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8 哈迎飞;;论瞿秋白与佛教文化的关系[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9 唐世贵;;瞿秋白与道家哲学[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10 程尊平;;献给茅山的几个馊点子[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金中基 夏似飞;“到湖南时的情景,我不会忘记”[N];湖南日报;2010年
2 ;谈“心”事 聊财富[N];扬州日报;2011年
3 汤其领;徐淮道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在汉代的传播[N];光明日报;2002年
4 陆芸;伊斯兰教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传播[N];中国民族报;2002年
5 陈冠桥;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将在无锡、台北举行[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高峰:加强对外交往促进中国基督教与世界交流[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艾启平;17个国家和地区关公“大集会”[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记者 张广艳;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10周年座谈会举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记者 朱凯;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瞻礼活动将于7月12日结束[N];南京日报;2010年
10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 刘芳 邢婷婷;现代化、全球化时代的宗教[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樦;释宝唱与《比丘尼传》[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改萍;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及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小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科学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赵旗;心学与禅学[D];西北大学;1999年
5 金东春;20世纪初基督教在中国延边朝鲜民族社会的演变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6 刘青瑜;近代以来天主教传教士在内蒙古的社会活动及其影响(1865-1950)[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彭欣;星云法师人间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占华;城隍信仰与明清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冯健;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和影响[D];宁夏大学;2005年
3 陶玲;明清时期君主对天主教的态度及其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傅生生;道家思想与旅游文化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雅婷;伊斯兰教的发展对叶尔羌汗朝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6 程刚;破山海明禅师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陈艳玲;基督教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8 苏力博;犍陀罗雕塑艺术对中国石窟造像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硕;从“三武一宗”灭佛看当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及其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10 文浩;论佛教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18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18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