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南北朝佛教唱导的底本

发布时间:2018-08-01 18:21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北朝佛教唱导之底本、资料来源、文化背景等情况的考察,重新审视了中古佛教讲唱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南北朝时代的唱导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唱导前有备用唱导底本者,他们或遵用别人写就之底本,或于唱导前自己编纂底本。一类是唱导前无唱导底本者,他们属于声、辩、才、博四能兼通者。虽然他们事先不备底本,但是他们唱导时即兴发挥的文学语言被当时的听讲者传抄并形成另一底本,即所谓纪录本。二、唱导文本所采用的资料来源多途,或取自中土经史,或抄自因缘、譬喻经及佛教类书,或录于历代碑文。三、唱导文的生存环境既受到印度因缘譬喻文学的影响,也受到中土于齐梁之世盛行的抄经之风以及作家碑赋文学的影响。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origin, source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Buddhism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t teaching and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Middle Ages. Firs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teacher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one is that there are backup guides before the lead, they either follow the original written by others, or they compile the original before the lead. One is that there is no guide before the lead, they belong to the sound, debate, talent, Bo four can both pass. Although they did not prepare the original in advance, the impromptu literary language which they sang and directed was copied by the listeners at that time and formed another copy, the so-called record book. Second, there are many sources of information used in the singing and leading texts, either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Middle Earth Sutra, or from the cause, such as the metaphorical sutras and Buddhist books, or recorded in the inscriptions of the past dynasties. Thirdly,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singing and guiding prose is influenced not only by the figurative literature of Indian karma, but also by the prevailing style of copying the classics in the period of Qi and Liang dynasties and the literature of the writer's tablet and Fu.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佛教讲唱与中古文学”(2009JJD75001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志远;;对转读与唱导的再认识[J];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04期

2 刘惠卿;;佛教唱导与六朝宣佛小说的产生[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段文;魏晋南北朝佛教音乐中的转读与唱导[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英武;唱导论[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3 范丹;《高僧传》早期宣教现象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4 侯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音乐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老舍;;读书[J];报刊荟萃;2007年06期

2 胡野秋;;有一类书是毒药[J];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2010年11期

3 张春辉;;类书的类型与编排[J];文献;1987年02期

4 蓼人;;我痛恨的两类书[J];经济与信息;1998年03期

5 胡大雷;《文选》诗以“类”相分的形成及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慈波;;宋诗与类书之关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慈波;;宋四六与类书[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屈直敏;;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引《三国志》异文辑证[J];敦煌研究;2007年03期

9 赵玉玲;类书与中国封建统治[J];图书与情报;2005年04期

10 解国旺;;论稀见稿本《诗渊》的文献学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长龙;曾波;;敦煌韵书斯二○五五之谜[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2 朱正;;初版本的特别价值[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3 圣凯;;六朝佛教礼忏仪的形成——以悔过法、唱导、斋会为中心[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钱超尘;;20世纪四本《伤寒论》所据底本揭密[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C];2006年

5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6 今西春秋;杨玉辉;;《满和对照〈满文老档〉》(太祖朝)前言[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7 黄彦;;介绍新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一卷[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8 皮后锋;;略论《原富》的翻译[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9 高f^;;《全体通考》底本之研究[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清澍;;元代文献辑佚中的问题——评《全元文》1—10册[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章红雨;演员王刚建议勿买三种收藏类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邱恒明;三类书全面清算次贷危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徐苏;镇江宋刻类书和元代刻书[N];镇江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佳欣;经典新读类书引专家学者热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5 赵山林;《历代曲话汇编》:最为完备的曲话类书[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北京晚报》书香周刊编辑 孙小宁;千好万好不如心头好——2009私阅读[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周苏展;巨著编缀张之洞一生[N];湖北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贺敏;“危机”带来出版商机[N];深圳商报;2008年

9 记者 高风 丁若亭;富了,,百姓想看什么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10 郭涛;昆腾:彻底本地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远;论汉魏六朝时期的中国佛教表现艺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戴建国;《渊鉴类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韩建立;《艺文类聚》编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强;敦煌写本《|o金》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王珂;宋元日用类书《事林广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蒋鹏翔;《古逸S馐椤繁嗫糩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铉;佛经音义三种引子部书考[D];浙江大学;2008年

8 陈谊;嘉业堂刻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谢秉洪;《汉书》考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石祥;杭州丁氏八千卷楼书事新考[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恺;中国古代类书编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光文;敦煌遗书P.4022+P.3636《某学郎书抄残卷(710-762)》校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姚玉;《古今图书集成·筝部》研读[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4 赵旭;《怞仙窟》奮_Y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英武;唱导论[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蔺华;《初学记》与《白孔六帖》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冰;论《说苑》的文献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华平;《重广会史》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段文;魏晋南北朝佛教音乐中的转读与唱导[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倩倩;清代谶纬辑佚和研究之考论[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58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58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c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