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宇宙观之于基督教和天道信仰的不同意义
[Abstract]:Due to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reme divine existence and the universe, the Christian and heavenly faith traditions have different reactions in the modern times in the face of Newton's paradigm of mechanical cosmology. By virtue of the framework of natural theology, Christians readily agree to see the universe as a sophisticated and complex machine to justify the existence of God. However, if the universe is regarded as a machine that does not possess intrinsic power, vitality and wisdom, it is obviously not sufficient to assume the role of supreme divine existence, so the mechanical cosmology poses a serious challenge to the belief in the Tao of Heave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学术月刊》编辑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研究”(13&ZD074)
【分类号】:B933;B9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华杰;;《植物学》中的自然神学[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杨星;;罗从彦之政治思想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雷戈;;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5 林济;;程敏政统宗谱法与徽州谱法发展[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6 王叙黄;;略谈游酢及其在安徽的事迹[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贺为才;;作为生态文明界标的徽州村镇人居环境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吴欲波;;风水林探源与当代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9 付长珍;宋儒境界的价值蕴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王竞芬;逍遥安乐的审美人生——略论邵雍儒道兼综的境界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进;;朱熹宗教观探析[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冯羽;;林语堂研究的跨文化视角——兼论中国知识分子的“信仰之旅”[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5 郭齐勇;;儒家人文精神及其宗教意涵[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6 牟钟鉴;;从比较宗教学的视野看中国宗教文化模式[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7 黄石明;;论“乐”:泰州学派韩贞美学思想的审美模式[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8 黄海德;;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民间信仰”概念的认知与检讨——附带论及中国社会中宗教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9 郑梅钦;;宋代闽学家养生文化及其意义[A];第十五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谢红;;毛泽东的《实践论》和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学说[A];湖南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之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志坚;全面报酬、敬业度和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稂荻;无尽的现象圆融[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9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秋明;当代罗城基督教信徒口述耶稣形象初探[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陈利娟;谢良佐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周杨波;杨时理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丁大海;天人合一与自我和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远鑫;朱子诗歌之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倩男;儒家礼仪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7 周后燕;陈荣捷朱子研究述评[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正林;论章太炎的三重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1年
9 尚磊;以色列先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盈盈;日本人精神世界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应机;;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科学翻译家李善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燕学敏;;晚清数学翻译的特点——以李善兰、华蘅芳译书为例[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陈蓉霞;;对当代自然神学合理依据的反思[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闫志佩;李善兰和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译著[J];生物学通报;1998年09期
5 汪子春;;中国早期传播植物学知识的著作《植物学》[J];中国科技史料;1981年01期
6 王扬宗;《六合丛谈》中的近代科学知识及其在清末的影响[J];中国科技史料;1999年03期
7 汪晓勤;艾约瑟:致力于中西科技交流的传教士和学者[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年05期
8 汪子春;;我国传播近代植物学知识的第一部译著《植物学》[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4年01期
9 汪子春;;李善兰和他的《植物学》[J];植物杂志;1981年02期
10 王宗训;;中国近代植物学回顾[J];植物杂志;198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勇;韦廉臣在华的西学传播与传教[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70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17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