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概念筹划理论视角下的邦索尔神父《红楼梦》英译本本源文化概念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1 09:37

  本文关键词:东来西去的《红楼梦》宗教文化——杨译《红楼梦》宗教文化概念的认知翻译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交通大学》 2012年

概念筹划理论视角下的邦索尔神父《红楼梦》英译本本源文化概念翻译研究

刘志芳  

【摘要】:《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古典巨著,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红楼梦》已经有多种英译本。其中,由英国的邦索尔神父于20世纪50年代所翻译的英译本是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翻译的两个英译本问世之前世界上第一个一百二十回全译本。该译本由邦索尔神父独自完成,译文体例完整,包括特殊术语注释、出版说明、译者前言、目录、正文注释和附录;邦索尔神父坚持紧扣原文的原则,并尽可能考虑到了文化差异给读者带来的种种困难和疑惑,充分体现了译者的苦心。在没有参照图书资料和没有与其他学者探讨的情况下,邦索尔神父完成的译本对《红楼梦》翻译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译者对《红楼梦》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旨在通过何元建博士的概念筹划理论,以邦索尔神父翻译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全译本为蓝本,研究译者对小说中习语、礼俗和宗教这三类本源文化概念所运用的翻译策略和对其分布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凌冰以杨宪益夫妇译本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此进一步验证何元建的概念筹划理论。 首先,作者对《红楼梦》中的习语、礼俗和宗教这三类本源文化概念做了详细地论述,并运用何元建提出的在认知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移植、释义、替代、删除四种翻译策略对这三种本源概念的处理方法及其分布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其次,本文通过对邦索尔和杨宪益夫妇两个译本中译例对比分析,指出了译者在处理这三种本源文化概念时所采取翻译策略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并试图发掘其可能的原因。文章最后在研究邦索尔神父英译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译者除了采用何元建提出四种策略来翻译小说中的本源文化概念以外,所运用的其它翻译方法。 本文对邦索尔英译本的探索丰富和拓宽了《红楼梦》的翻译研究,对《红楼梦》中文化因素的翻译和概念筹划理论的研究也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梦娜;阐释学视角下的习语翻译对比[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其煌;;《红楼梦》西文译本一瞥[J];读书;1980年04期

2 范敏;《红楼梦》两英译本中习语的宗教文化比较[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洪涛;《红楼梦》英译与东西方文化、语言[J];红楼梦学刊;2001年04期

4 肖家燕;李恒威;;诗歌隐喻与诗歌主题的异化翻译——《红楼梦》诗歌英译的认知语言学研究[J];红楼梦学刊;2007年01期

5 王金波;王燕;;被忽视的第一个《红楼梦》120回英文全译本——邦斯尔神父《红楼梦》英译文简介[J];红楼梦学刊;2010年01期

6 俞森林;凌冰;;东来西去的《红楼梦》宗教文化——杨译《红楼梦》宗教文化概念的认知翻译策略[J];红楼梦学刊;2010年06期

7 陈曜;;《红楼梦》及英译本在中国的研究现状[J];理论月刊;2007年11期

8 范敏,陈天祥;论汉语成语的英译——英译《红楼梦》译例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9 桂诗春;认知和语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03期

10 周红民;翻译中的认知观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阳栋;从《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看译者混杂文化身份对文化翻译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煦云;试论杨、霍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与策略[D];清华大学;2005年

3 刘文伟;从认知语境角度看《红楼梦》两英译本的信息差及其调控策略[D];中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鸿芹;王忠;周春辉;;英语术语“Sport”的译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郑鸿芹;;翻译原则、策略、方法与技巧的概念范畴及其关联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朱义华;;论民俗表演艺术样式的译介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童兆升;刘国忠;方英姿;陈海容;;散文翻译中“韵味”再现的层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英;;从《红楼梦》的英译本看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和补偿[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谢婷玉;;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型词典释义中的应用——以《牛津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八版)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俊峰;潘智丹;;MTI教育:中国翻译学科发展的契机[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7 任丽丽;;英语方位介词Up和Down的隐喻性扩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8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王丽军;;认知能力与语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10 张静;;宋词的象似性微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瑾;现代汉语认知称谓词的隐喻及转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霞;文化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温雅琴;目的论在中英广告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佟庆;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ウツ”的多义性[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颖;CBI教学法在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克强;;《红楼梦》三英译本回目翻译之探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年01期

2 袁翠;对《红楼梦》英译本中某些习语翻译的再思考[J];红楼梦学刊;2001年01期

3 杜雅靓;任亮娥;;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中俗语翻译对比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5期

4 王赳;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与融合──维多利亚时代典型特征[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5 王金波;;乔利《红楼梦》英译本的底本考证[J];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01期

6 伍凌;思考与启示——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与翻译研究[J];外语学刊;2005年01期

7 郭晶萍;;《葬花吟》七种英译本修辞转存[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泽权;朱虹;;《红楼梦》中的习语及其翻译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9 刘泽权;刘超朋;朱虹;;《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初探——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与分析[J];中国翻译;2011年01期

10 李维屏;;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评析[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丹青;;农业社会中的“醉翁”形象——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英译本《醉翁亭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顾超美;英语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赏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吴志达;;《〈红楼梦〉与宗教》序[J];长江学术;2009年03期

4 林书武;《隐喻与象似性》简介[J];国外语言学;1995年03期

5 姜其煌;;《红楼梦》西文译本一瞥[J];读书;1980年04期

6 周红民;论语用学原理对翻译对等论的解释功能[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4期

7 李明;;操纵与翻译策略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王军;《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傅悦;从译者的目的看归化与异化[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龙江华;;语境认知与翻译文本的建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文斌;隐喻构建与解读的主体自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2 谢氏映凤(释坚莲);《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灵巧;从译者主体性视角解读《红楼梦》两译本[D];西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捷;;中国民俗词语翻译初探——以鲁迅小说选(杨译本)为例[J];新西部;2010年11期

2 付智茜;杨小刚;;对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思想的描述性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3 王玉;;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以杨宪益、戴乃迭《阿Q正传》译本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陈维嘉;;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鲁迅小说《阿Q正传》[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3期

5 王从遥;;运用阐释学解读《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的差别[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11期

6 李帆;;杨宪益与戴乃迭的翻译特点[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孙迪;;从框架理论看杨宪益夫妇对鲁迅《呐喊》的翻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洪涛;《红楼梦》的典故与跨文化翻译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谷鸣;;杨宪益夫妇的译事[J];书屋;2010年04期

10 王民越;刘永厚;;从译本对比谈译者和读者的互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明;;操纵与翻译策略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传彪;;论成语翻译的双重性特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忻忻;嵇德全;;从等效原则的角度谈语境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煜;;《楚辞》的英译比较研究——以《九歌山鬼》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晋锋 孙巧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2 赵武平;[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甘险峰;[N];深圳商报;2001年

4 吕文澎 王法吉;[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禹一奇;东西方思维模式的交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波;杨宪益夫妇英译《红楼梦》的叙事学视角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崔中良;关联—顺应框架下《儒林外史》杨宪益夫妇译本中明喻翻译的认知过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静静;从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英译《红楼梦》中麻将文化时的翻译策略看中国文化输出的顺应策略[D];安徽大学;2010年

4 杨丽;伽达默尔阐释学视角下《红楼梦》三个英文全译本的诗歌比较翻译[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杜蕾;《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红”字翻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范娜;芒迪描述翻译学系统模式关照下《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朱翔;析《红楼梦》杨译本的转喻翻译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莫春雨;《红楼梦》两译本中文化因素的归化与异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梁艳;美的传达—论《红楼梦》杨译本中的人物外貌描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刘畅;意识形态和诗学操纵下的《红楼梦》俗语翻译[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东来西去的《红楼梦》宗教文化——杨译《红楼梦》宗教文化概念的认知翻译策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1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1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2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