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文士与《楞严经》
[Abstract]: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Shurangyan Classic became popular in Wenyuan, the reasons for which were quite complicated: Yangming "prevailing in the world" provided the ideological background for the popularity of the Shurangyan Classic. Yangming School and Shurangyan Classic are quite coincident with each other in theory. As the fusion characteristic of "religious Si Nan, sex always wants" and the true and false cases, the scholar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have a broad explanation space, and they also provide the literati of literature with an informal set of rule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literati discussed that "everything is solid", that is, everything is true, with their respect and respect for me. The thought of expressing na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pular style of Zen Yue in Wenyuan. The book of the Shurangyan Classic, "the Beautiful Spirit of Literature and mind,"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scribes; the preference for "Shurangya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evailing style of Zen Yue in Wenyuan. Reading "Shurangyan" and accompanied by natural leisure and elegant interest, "Xi" is more than "respect"; Wenyuan "Shurangyan" popular and the literati can really push and "Dongpo Pro Royal" completely the sam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hurangama Sutra by the scribes also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senior monks of the jungle and promoted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Shurangama Sutra.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明美学思潮学术背景研究”(项目号:08BZX06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项目号:10&ZD06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2;B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论宣鼎《夜雨秋灯录》对《情史》的承续和创新[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李永贤;;论廖燕“愤气说”的内涵及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火源;;晚明文学和五四新文学观念同异——对周作人发现的引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李明明;;浅论公安派的性灵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潘攀;;试论李渔戏曲理论中的“性灵”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陈胤瑾;;以“情”为帜 率性张扬——论晚明情感美学的现代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王欢;杨小娜;;公安三袁与袁枚性灵说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吴紫英;;袁宏道山水诗文的旅游文化价值[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祝尚书;;论宋人的“诗人诗”、“文人诗”与“儒者诗”之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徐林;明中后期狂士的社会交往生活与江南士林风气[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叶鹏飞;;浪漫主义书风的绝响——傅山书法之意义[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欧明俊;陈X;;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阴澍雨;明代写意花鸟画溯源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孙文秀;曹学Oz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5 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孙雪霄;顾炎武诗歌考论[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叶康宁;竞尚清雅:明代嘉万时期的书画消费[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光书;唐顺之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伟;山人王稚登及其诗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万鹏;俞平伯散文创作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金晓琴;张岱散文艺术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叶惠美;汉字“理”的修辞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琳;现代都市人生活状态的美学反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崔传爱;袁宏道禅学思想初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田甘;苏轼记体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荣晋;东京“第三届东亚国际实学研讨会”概述[J];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03期
2 罗义俊;;阳明学走向现代的整体展示——评介吴光主编的《阳明学研究丛书》[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3 陈延菊;蔡方鹿;;阳明学研究的系统工程——简评《阳明学研究丛书》[J];哲学研究;2010年10期
4 周群;阳明学与袁宗道的“四书”诠释[J];孔子研究;2004年04期
5 何俊;论东林对阳明学的纠弹[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张兆敏;试述阳明学对日本现代化政权的催生[J];齐鲁学刊;2005年06期
7 高寿仙;自主意识与社会责任——读《朱子学与阳明学》札记[J];社会科学家;1993年04期
8 龚鹏程;;韩国阳明学者郑齐斗的经世思想[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9 刘鹏飞;;阳明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浙江学刊;2010年01期
10 李燕;潘畅和;;归太虚而成圣人——大盐中斋的太虚境界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勇;;明儒李遂的讲学活动及其与阳明学之关系[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2 张明;;王阳明与贵州阳明学派[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3 方同义;;论浙东学术的实学倾向[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林乐昌;;王阳明的讲学生涯和社会教化使命[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萧{懜,
本文编号:2218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18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