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试析政治伊斯兰力量未在中东剧变中发挥突出作用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8-09-04 11:14
【摘要】:2010年底至今发生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剧变,并非一场伊斯兰革命。本文认为,能力的不足和意愿的缺乏,是中东地区政治伊斯兰力量未在中东剧变中发挥突出作用的两个基本原因。能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这些政治力量与低收入阶层相脱离,而意愿的缺乏是指这些政治力量长期坚持体制内的政治参与战略使它们对参与体制外的抗争行为持消极态度。尽管各种政治伊斯兰力量在剧变后的中东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不解决脱离下层民众的问题和不能消除西方国家对它们政治意图的疑惑,中东政治伊斯兰力量的发展仍将会受到限制。
[Abstract]:The political upheaval that has taken place in the Middle East since the end of 2010 is not an Islamic revolut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eficiency of ability and the lack of will are the two basic reasons why the political and Islamic forces in the Middle East have not played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Middle East. The lack of abilit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eparation of these political forces from the low-income class, and the lack of will means that these political forces insist on the strateg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system for a long time and make them have a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protest behavior outside the system. Although the various political and Islamic forces will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pidly changing Middle East, they will 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separation from the lower classes and will not remove the doubts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about their political inten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Islamic forces in the Middle East will remain limited.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东国家的社会变迁与社会运动研究”(项目批准号13XGJ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社会运动理论视角下的西亚北非政治剧变及其启示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1YJCGJW022)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东国家的社会变迁与社会运动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3XGJ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68;D81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丁隆;;后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穆斯林兄弟会[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1期

2 戴晓琪;;中产阶级与埃及政局变化[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1期

3 钱雪梅;;试析政治伊斯兰对中东北非剧变的解读——以伊扎布特为例[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4期

4 王凤;;中东剧变与伊斯兰主义发展趋势初探——以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和突尼斯伊斯兰复兴党为例[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4期

5 曾向红;;埃及变局中的跨阶层动员[J];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04期

6 赵建明;;穆斯林兄弟会与埃及政治变局[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艳枝;;中东剧变与穆斯林民主政党的兴起[J];国际论坛;2013年02期

2 李竞强;;论突尼斯政治伊斯兰的历史演进和政治影响[J];国际论坛;2013年04期

3 周意岷;;试析中东人口问题及其影响[J];国际展望;2013年05期

4 丁隆;;美国与政治伊斯兰关系探析[J];国际政治研究;2013年03期

5 曾向红;楼千舟;;从社会运动到内战的演变机制——基于中东变局的考察[J];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03期

6 周明;曾向红;;埃及“一·二五革命”中的信息瀑布与虚拟社交网络[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李意;;阿拉伯国家的抗争政治:动因及结果[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孙玮;宗刚;;以SNS网络社区为媒介的网络结构对集体行动的影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何洪武;二战后中东伊斯兰教组织政治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曾庆香;微公益传播研究—主体.模式.影响[D];武汉大学;2014年

3 何华玲;结构、情境与行动者:中东北非阿拉伯地区的政治转型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臧雷振;变迁中的政治机会结构与政治参与[D];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茜萍;威权政体下的埃及2011年政局动荡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张媛媛;巨变前后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政治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施菊花;舆论调控与共意建构:中共在1947年“五·二○”运动中的政治技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范志飞;当代中国民众抗争动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5 曹瑞;政治现代化视角下的“阿拉伯之春”[D];兰州大学;2013年

6 孔妍;哈桑·班纳伊斯兰复兴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7 马杰;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发展演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8 霍艳;埃及“1·25革命”多维度探析[D];辽宁大学;2013年

9 俊杰;埃及“一·二五”革命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雷昌伟;试论埃及穆斯林兄弟会政治动员和参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青;美国在中东的民主困境——试析美国的大中东计划[J];阿拉伯世界;2005年05期

2 丛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转向——兼论赛义德·库特卜的思想[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6期

3 杨阳;;中东变局对以色列安全的影响[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3期

4 田文林;;地缘政治、中东破碎地带与利比亚战争[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4期

5 裴宜理;阎小骏;;社会运动理论的发展[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年04期

6 胡雨;;社会运动理论视角下的政治伊斯兰生成机制[J];国际论坛;2009年03期

7 王鸿刚;美国“大中东计划”简介[J];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04期

8 秦天;;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前因后果[J];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02期

9 毕健康;试论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二重性问题[J];世界历史;2004年01期

10 倪云鸽;胡雨;;试析当代政治伊斯兰的生成机制——一种社会运动理论的视角[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红;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派系权力之争[J];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04期

2 李春放;论伊朗现代伊斯兰政治模式[J];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3 王泽壮;;伊朗左翼(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下)——从“八一九”政变到伊斯兰革命[J];西亚非洲;2007年03期

4 朱伟东;;伊斯兰革命前后美国对伊政策述评[J];唐都学刊;2007年05期

5 黄跃庆 ,刘奕;试论伊斯兰法系的渊源[J];阿拉伯世界;1993年03期

6 陈利宽;;蒙塔泽里的伊斯兰政治观[J];国际研究参考;2013年11期

7 任颖;试析现代伊斯兰主义中的政教关系[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哈全安;;伊斯兰传统文明的基本特征与中东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轨迹[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1期

9 常平;王泰;;政治伊斯兰视角下美国—伊朗关系的解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刘靖华;从文化视野看伊斯兰社会的历史发展(公元7—13世纪)[J];世界历史;199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东研究所所长 刘中民;转型阿拉伯国家不会全面伊斯兰化[N];东方早报;2012年

2 宜人;伊斯兰教法研究的拓新之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黄一琨;伊朗:选举虽已结束 改革并未终止[N];经济观察报;2004年

4 穆宏燕;伊朗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伊朗首名女性任央行副行长[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唐见端;沙特不必计较一时得失[N];文汇报;2013年

7 本报特约撰稿 蒲黄榆;伊朗:正在分裂的国家共识[N];南方周末;2010年

8 张丽娟 熊坤新;伊斯兰复兴与宗教极端主义的结构理论探析[N];中国民族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黄晴 谢湘;传统与现代的磨合[N];人民日报;2002年

10 张平;伊朗灭以狠话折射波、阿民族世代恩仇[N];世界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仝品生;主体文化与变迁:伊斯兰意识形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周丽娅;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 冀开运;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4 韩建伟;理想与现实的较量[D];西北大学;2010年

5 杨涛;西欧穆斯林:困境与回应[D];西北大学;2011年

6 闫文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李艳枝;土耳其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王正伟;伊斯兰经济制度论纲[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李卫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外交理念与实践[D];西北大学;2006年

10 焦玉奎;冷战后中东民族主义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毅;“伊斯兰革命”前后伊朗外交行为转变中的宗教因素[D];外交学院;2008年

2 张艳霞;论伊朗内政与外交中的伊斯兰因素[D];新疆大学;2011年

3 李福泉;伊拉克什叶派伊斯兰运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张红娟;伊斯兰复兴与当代伊斯兰哲学[D];宁夏大学;2004年

5 张志成;当代伊斯兰宗教极端势力起源探析[D];吉林大学;2004年

6 刘国忠;试论政治伊斯兰对印尼外交政策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1年

7 朱传忠;伊斯兰革命后叙伊(朗)关系探析[D];西北大学;2008年

8 陈晓晓;两伊战争时期的伊朗与沙特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辉明;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与政治发展[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桑碧桃;伊朗美国关系中的伊斯兰因素[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21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21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f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