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学视域中的宗教民族志研究
[Abstract]:Ethnic religious education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between ethnology and religion which has just arisen in recent years. Its research object is also the object of attention of Anthropological and religious Research Institute.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rough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predecessors and colleagues, ethnic religious education has taken shape and is gradually forming a system. However, the main practitioners of this disciplin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national and religious phenomena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there are few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the microcosmic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social life practice within or among ethnic groups in China.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rom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erspectives of Anthropologic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analyzes some related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in ethnic religious educatio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the theoretical method of religious ethnography are emphasized on the basis of demonstrating that the subject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micro religious research and its basic academic conditions. And its academic promotion role and application path in the study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and religion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伊斯兰宣教诗文整理与研究”(16AZD043)
【分类号】:C912.4;B9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启晓;;现代医科高校的人类学课程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06期
2 恩斯特·格罗塞著;和欢;;人类学与美学[J];民族艺术;2013年04期
3 韩民青;;一般人类学论纲[J];东岳论丛;1988年03期
4 张超;;我国人类学的现状与未来——梁钊韬教授临终前的采访[J];学术研究;1988年01期
5 赵凯荣;马克思人类学思想新探[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6 张寿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学”传入中国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03期
7 林谷芳 ,林大雄 ,靳捷;人类学与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理论重建[J];中国音乐;1994年02期
8 张继韬;人类的足音——评钟年著《文化之道——人类学启示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稚桐;“不浪费的人类学”思想与实践[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叶舒宪;文明/野蛮——人类学关键词与现代性反思[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继焦;;都市人类学:国际和国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2 吴大华;;第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欢迎词[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3 周文京;;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五十年暨都市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周大呜;;人类学与参与式发展理论[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庄英章;曾少聪;陈庆德;;重视人类学理论建构的探讨——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评论和总结[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6 张有隽;;本土解释在人类学理论、方法上的意义[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7 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8 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9 张有隽;周建新;林海;;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本土化研究[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10 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鲍江;“具体性”是人类学电影的基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陈宜安 杨孔炽;加强人类学学科建设[N];光明日报;2003年
3 汪晓云;从“人类学的中国”到“中国的人类学”[N];光明日报;2006年
4 周大鸣邋刘朝晖;人类学进入中国:启蒙与拓荒[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盎;中国对世界人类学发展将起重大作用[N];西部时报;2009年
6 田广;中外学者共议“文化咨询与工商人类学”[N];中国民族报;2012年
7 黄剑波 雷亮中;来自西洋和本土的人类学新知[N];光明日报;2003年
8 黄剑波 雷亮中;人类学新知[N];人民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富晓星;“独行者”为人类学图书另辟蹊径[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乌云格日勒 邱熠华;抓住机遇推动人类学理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鲁亚;神话与传说—论人类学文化撰写范式的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丁雨迪;民族文物:历史、实践与话语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魏志龙;多重情景下的学术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胡良友;从“红色首府”到“红色纪念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张金岭;“法”眼看中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思纯;阐释人类学视角下的“深度翻译”评析[D];广西大学;2015年
2 刘妙;美国公共人类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张猷猷;不可穷尽的人类学知识[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4 谢晓锐;马克思晚年人类学思想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5 袁理;司马迁著述《史记》的实地考察及其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关联[D];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
6 田营;走向心理学的社会文化视野[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高仁渊;虚拟与现实之间——网络文化的人类学新议[D];安徽大学;2010年
8 王苑媛;从“身体技术”看莫斯的人类学理论体系[D];四川大学;2007年
9 刘高高;阐释人类学给翻译研究的启示[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杨冰;池州傩变迁的人类学考察[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21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2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