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公主入道原因与道观生活
[Abstract]:In Tang Dynasty, there were 17 princesses who entered the Taoism as the crown, among them, the number of people entering the Taoism after Tang Dynasty was more than before. Apart from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Taoism as the state religion, there are special reasons for the princesses of the Tang Dynasty to enter Taoism. Some pray for grandparents, some go into the Tao to pray for happiness, some talk about their old age, some escape from the world because of bad marriage, some yearn for the highest state of Taoism, and some may not be content with the traditional way of life.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status, some princesses are popular with the literati. They are socially active, Taoist life is rich and colorful, and their personal life is also very free. However, after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due to the royal management of the princess strengthened, the Taoist princess scenery is no longer, their Taoist life may be indulgent and free, but the social life has been lack of colorful color. Many princesses enter the Tao late, or weak and sick, their Taoist life is relatively quiet.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唐代女性与宗教》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9YJA770039
【分类号】:B958;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丁放,袁行霈;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焦杰;;从墓志看唐代妇女崇道的原因[J];东南文化;2008年03期
3 邹流芳;唐代公主入道现象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4 王汝涛;玉真公主轶事考──兼论唐代诸公主入道[J];临沂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5 郁贤皓;李白与玉真公主过从新探[J];文学遗产;1994年01期
6 李嘉郁;长伴吹萧别有人——谈唐代中后期女冠公主的社交与恋情[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张徽;浅议苏雪林的古典文学研究[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舒晓峰;浅谈苏雪林先生的学术成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黄冬云;唐代职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历史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方胜;罗芳芳;;“九华四俊”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沈晖;;一双炯眼论今古方寸灵台贮至文——《苏雪林学术集》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10 高楠;宋燕鹏;;墓田上诉:一项南宋民间诉讼类型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范淑英;;仙道之象——神仙道教对唐千秋镜的影响探析[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7 赵立新;;梁代的聚书风尚——以梁元帝为中心的考察[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蓝岭;姚乐音;;盘王碧渡海漂失传说辨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9 黄楼;;唐宣宗朝地方政局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10 薛平拴;;论唐代商人阶层的政治意识与自卫意识[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8 朱亚兰;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胜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郁贤皓;李白两入长安及有关交游考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年04期
2 岳齐琼;从唐女冠诗歌看女冠诗人崇道的内在动因[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3 郁贤皓;李白与玉真公主过从新探[J];文学遗产;1994年01期
4 田晓膺;唐代女性道教情怀的成因[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5 ;中华书局今年计划出版的中国哲学著作[J];哲学研究;195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者第;;河北文安方言中的语音声调特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08期
2 井秋峰;;文安的春天(二首)[J];星星诗刊;2010年10期
3 徐中成;怀念王文安[J];烹调知识;2002年11期
4 张小明;;冷战的全球化——读文安立《全球冷战: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我们时代的形成》[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8年01期
5 叶俏馨;胡晓东;;高文安,没有时间孤独[J];城市住宅;2005年11期
6 陈发德;;甘当“傻子”[J];当代兵团;2013年14期
7 ;高文安 香港最有生命力的设计师[J];温州w
本文编号:2287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8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