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六十年代我参加的三次朝觐——纪念中国伊协成立60周年
[Abstract]:Positive time like running water, "a swing of fingers", I have stepped into the rare years in the blink of an eye. I have worked hard in Arabic and Islam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since I joined the work in 1955.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have changed a great deal. Here, on the occasion of celebrating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Islamic Association, I recall three consecutive pilgrimages I participated in befor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s a review of history. 1961 was a year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our country for three years. In order to carry out China's policy of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the Chinese Islamic Association has organized an annual pilgrimage to Mecca, Saudi Arabia. But this year was only organized.
【作者单位】: 中国伊协;
【分类号】:B9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劲;;多视角看伊斯兰教朝觐事务管理[J];中国宗教;2007年11期
2 马人斌;;麦加朝觐记[J];阿拉伯世界研究;1980年01期
3 本刊编辑部;;谨遵经训 走有组织朝觐之路——中国伊协启动“参加有组织朝觐宣传月”活动[J];中国宗教;2008年07期
4 ;中沙就有关朝觐事务达成协议[J];中国穆斯林;2007年04期
5 ;国家宗教局就沙特给我滞巴朝觐者发签证发表谈话[J];中国穆斯林;2006年05期
6 ;2009年朝觐工作纪实[J];中国宗教;2010年01期
7 马劲;文舰;;2006年 中国穆斯林麦加朝觐纪实[J];中国宗教;2006年02期
8 ;穆斯林应当自觉参加有组织朝觐,坚决抵制零散朝觐[J];中国穆斯林;2007年02期
9 ;有组织、有计划朝觐是政府对穆斯林的关心和关爱[J];中国穆斯林;2007年02期
10 阿迪力;;中国穆斯林包机赴沙特朝觐 彰显政府高度重视与关心[J];中国宗教;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占福;;走向进步与发展的中国伊斯兰教——纪念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余振贵;;团结进步 两世吉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教务工作五十年[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高占福;;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的宗教文化[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4 王建平;;来自英伦三岛的学术追求——记英国杜伦大学狄龙博士的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情结[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5 丁克家;;试论伊斯兰美学思想及其对中国穆斯林艺术观的影响[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丁俊;;中国伊斯兰教“爱国爱教”的理论与实践[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贾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谈谈陈埭和百奇两地祠堂[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肖宪;;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陈达生;;伊斯兰教早期传入福州考[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10 赵国军;;当代中国穆斯林的一个话语平台——《穆斯林通讯》现象关注[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佟洵;北京清真寺:中阿文化整合的物化表现[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在探索中前进[N];人民政协报;2005年
3 马孟良;穆斯林的贴心人[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民宣邋杨杰;我市召开伊斯兰教第六次代表会议[N];常州日报;2008年
5 张敏;中国伊协召开“纪念张杰归真20周年座谈会”[N];人民政协报;2007年
6 记者 殷泓;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举行招待会庆祝古尔邦节[N];光明日报;2009年
7 记者 马丽;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京举行古尔邦节招待会[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记者 马丽;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京举行古尔邦节招待会[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张雪松 本报记者 周芳;全方位展现中国伊斯兰教民族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记者 赵耕;阳安江会见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N];北京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帕林达;临夏的清真寺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张建芳;宁夏吴忠宗教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祁学义;圣训及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丁克家;当代甘宁青城市化进程中的伊斯兰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白建灵;从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探讨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的历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高源;清真寺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张国云;维吾尔人宗教生活的人类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吴建华;西北回族伊斯兰教育的历史与当代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刘玉钊;马注生平及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罗莉;论寺庙经济[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忠云;中国伊斯兰教赛莱菲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2 王豪斌;民国时期的伊斯兰复兴运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寒梅;论中国清真寺功能的传承与演变[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4 海敬;儒家和中国伊斯兰教“忠孝观”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马仲炳;临夏清真寺建筑艺术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马旭俊;伊斯兰教入华时间考略[D];吉林大学;2008年
7 马佳;从“卧尔兹”文本看当代阿訇的角色[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杨燕;伊斯兰慈善理念及其对中国穆斯林慈善行为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9 马晓旭;马万福宗教思想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沈毅;民国时期北平成达师范学校[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90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290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