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社会结构与巴岱身份的获得——以兴中村巴岱“过法”仪式为例对特纳理论的检讨

发布时间:2019-04-20 08:17
【摘要】:兴中村巴岱"过法"仪式的"阈限"期是一种并不具普适性的交融,存在着"反结构"状态的虚无。社会结构的既有结构关系及规范直接决定着仪式中巴岱身份的是否获得以及获得的数量,仪式中象征符号的设置在于一系列规范的强化与沿承,成为带有社会行动的因素,对人们的行为发生影响,以保证社会行动的合法性。分析发现,特纳的仪式理论适用于"存在主义的"阈限期类型,而对于"意识形态的"、"规范的"阈限类仪式,并不适用。
[Abstract]:The "threshold" period of Ba Dai's "passing the law" ceremony in Xingzhong Village is a kind of blending which is not universal, and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state of "anti-structure". The existing structural relations and norms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directly determine whether Ba Dai's identity is acquired and the quantity obtained in the ceremony. The setting of symbolic symbols in the ceremony lies in the strengthening and inheriting of a series of norms, and becomes a factor with social action. Influence people's behavior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legitimacy of social action. It is found that Turner's theory of rituals is applicable to the threshold period type of existentialism, but not to "ideological" and "normative" threshold rituals.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
【基金】:作者所主持的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苗族‘巴岱’信仰的历史与现状研究”(项目编号:2011BZJ029)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B9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下)[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月如;;从祖荫之下到宗教超市——冀中农村宗教变迁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5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类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6 李遥;;桐城六尺巷传说的人类文化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志清;;“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描与阐释——论江帆持续性追踪研究故事讲述者的启示意义[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张习涛;何新;;沈从文的幽暗意识与文学书写[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徐颖;;认同理念及其当代价值[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任晓;;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论地区研究与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追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航行;王旭瑞;;陕西网络媒体发展与公众关系调查报告[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郭彦朋;李思遥;;探析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何林;;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7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邢莉;;成吉思汗祭祀仪式的传承与族群认同——以2000年10月龙年大祭为个案[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9 常宏;;作为认知模式的草原文化理论及其在文化产业中的整合作用[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10 陈向兵;;“精度抽象”:未来艺术的一种可能——以钟曦作品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郑衡;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覃健;地方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陈训剑;侨乡的巡海大王崇拜[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臧晓曦;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薛艺兵;;论礼乐文化[J];文艺研究;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东;;湘西苗语称谓“巴岱”译考[J];民族翻译;2009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漪;湘西苗族“萨滚”的田野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徐安平;湘西苗族巴岱身份流变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61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461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f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