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根敦群培的宗教宽容思想
[Abstract]:The thought of religious tolerance is the product of the Enlightenment, and is also one of the core values of modern civilization. in that light of the deep-rooted religious prejudice and the sectarian struggle and the harm of the traditional Tibetan culture, the Genitton group has extensively examined the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base of the world's other religious culture, including Christianity, Islam and Hinduism, The spirit of religious tolerance, which is the core of the freedom of religion or belief and the reconciliat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communities, is promoted and described, and it is hoped that the unity and harmony within the nation will be promoted, the Tibetan people and the Tibetan Buddhism will be promoted to the modern. The root-town group culture also has a profoun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and rational criticism on the ideological source of the breeding of the religious prejudice and the sectarian struggle, the tendency of the dogmatism and its harmfulnes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B94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云;元代西藏“止贡之变”及相关问题考释[J];中国藏学;2000年03期
2 才让太;;苯教的现状及其与社会的文化融合[J];西藏研究;2006年03期
3 西尼崔臣;;略述藏传佛教觉囊派[J];西藏研究;2011年06期
4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觉朗派的独特教义“他空见”考[J];哲学研究;200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春辉;;中壤塘觉囊文化型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潜力及实现路径[J];阿坝科技;2007年01期
2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蒋大椿;历史与人的意志支配的实践[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4 高瑞霞;;赫尔德对启蒙理性的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谭炯玲;;自我意识问题的哲学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6 李艳娟;;浅析德国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重叠的原因[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7 杨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新探——以“自然权利”为视角[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8 孙慕天;文明的理论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9 张晓华;;尼采的现代性批判与西方文化范式的转换[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10 徐翔;;符号的生产与“符号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拉;;从“顿渐之诤”看当今汉藏佛教交流[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才吾加甫;;当代新疆土尔扈特蒙古佛教高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陆离;;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源流辨析[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5 孙斌;张艳芬;;谁之道德与何种现代化——儒家道德与现代化问题[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7 智广元;;老子之“道”与现代科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李臻赜;;浅谈川西高原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特点[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9 杨富学;王书庆;;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10 肖蓉;李哲;;实用主义取向下的名城保护规划实施机制探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硕;进化心理学的人类学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红杰;罗素社会历史观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兰兰;宋元时期西藏止贡噶举派历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刘王璐;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段艳;论休谟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薇;试论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科学创新”概念[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施蕾;现代性的漂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于淼;高科技异化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缪慧;在历史与现实之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硕;从《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欧文化差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才让太;苯教塞康文化再探[J];中国藏学;2001年03期
2 张云;答失蛮其人及其经略吐蕃考实[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一心;;热贡藏传佛教艺术摭谈[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平措卓玛;;藏传佛教的传承制度[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于小成;吴承敏;;藏传佛教与民族团结——从承德外八庙的建筑看它的历史作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才吾加甫;;元明时期的新疆藏传佛教[J];西域研究;2007年03期
5 才让;;藏传佛教慈悲伦理与生态保护[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6 本刊评论员;;活佛转世岂能随心所欲?[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8年01期
7 吕虹;;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副会长的发言[J];法音;2010年02期
9 刘积顺;;广惠寺的沧桑历史[J];中国土族;2010年S1期
10 刘玮玮;;论道教与藏传佛教女性伦理观之契合[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传力;边普;;藏传佛教与拉萨城市转经道空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亚莎;;藏传佛教“佛鹏”源流考——青藏高原Khyung图形的演变脉络[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郎维伟;;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觉姆现状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郎维伟;;试论康藏文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纪念任乃强先生而作[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班班多杰;;为道、为学、为器——简论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关系[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7 才让;;当代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及发展特征[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8 沈桂萍;;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9 康春英;;藏传佛教中的爱国主义情愫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10 孙悟湖;;元代藏传佛教向蒙族地区传播及其与蒙古萨满教的内在紧张[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2 记者 苏琳;第四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活动在京举行[N];经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辉;一场智慧的较量[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李银发;佛学院里书声琅琅[N];云南日报;2009年
6 班班多杰 孙悟湖;藏传佛教对藏、蒙古等民族文化生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2年
7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尼玛潘多;发挥藏传佛教的积极作用[N];西藏日报;2008年
9 记者 吴艳 通讯员 张飞;第四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仪式在京举行[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魏武;11名学僧获授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庆扎西;藏传佛教后弘之下路弘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刀吉仁青;藏传佛教文献中的佛性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白玛措;莲花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8 段晶晶;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9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仁尼格;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世俗化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琳;藏传佛教在新疆的兴起和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3 陆启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4 曹英;藏传佛教对藏民族习惯法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德却卓玛;试论宗喀巴大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严永孝;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7 次仁旺旦;浅论佛教身心保健法[D];西藏大学;2009年
8 万玛才旦;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王军涛;西夏时期藏传佛教在河西地区的传播与发展[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10 昃冬;藏传佛教在藏区旅游中的影响及其与藏区旅游和谐关系的构建[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04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50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