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祭祀习俗中的儒家文化因子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云宝;;定罪标准之比较及省思——以中西刑法文化差异为注脚[J];刑法论丛;2010年04期
2 魏义霞;;先秦语言哲学的流派分野与共同特征[J];外语学刊;2010年02期
3 梁勇;梁辰霄;;“玉匣”与“玉衣”义项再考——兼与王仙波先生商榷[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冯一鸣;;汉三家《诗》学对夫妇伦理和妇德的思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祁志祥;;“尚贤”与“用才”——中国古代的人才观[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戚良德;;刘勰论《诗》、《骚》[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谢照明,潘民中;叶公、鲁阳公、墨子关系论略[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8 周东平;;从“兮”字看先秦楚歌、《楚辞》和中原诗歌的关系[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卢中阳;;先秦时期河神人格化的演进[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魏继印;;试析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及其对文明起源的影响[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怀锋;陈磊;;《管子》政令体现“生态”治国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郑奕;;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平飞;;守死善道与行权合道:儒家经权思想的伦理意蕴[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8 赵凯;;汉魏之际“大冀州”考[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9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10 杨天宇;;杜子春对《周礼》今书的校勘及郑玄对杜校的取舍[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福有;;高句丽文化的本质属性和思想渊源[J];学问;2003年12期
2 马大正;;中国学者的高句丽归属研究评析[J];东北史地;2004年01期
3 魏存成;;高句丽政权的建立与发展[J];东北史地;2004年01期
4 张福有;周新博;;集安良民高句丽古城调查纪实[J];东北史地;2004年04期
5 魏存成;;读《高句丽古城研究》[J];东北史地;2004年04期
6 权赫秀;;殊途未必同归 存异或可求真——读中韩学界两部高句丽史研究最新代表作[J];东北史地;2004年04期
7 耿铁华;;高句丽遗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J];东北史地;2004年07期
8 秦升阳;高句丽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03期
9 徐德源;高句丽族语言微识录[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01期
10 ;“高句丽文化的历史价值”中韩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彦;;高句丽政权灭亡与民族解体[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2 孙文范;;高句丽史的几个问题[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马一虹;;6、7世纪梲棬部族与高句丽关系考述[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拜根兴;侯振兵;;论唐人对高句丽及高句丽遗民的认识[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5 张春霞;;高句丽宗教的多元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6 王绵厚;;高句丽古城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7 孙泓;;公元3—5世纪东北亚诸民族·政权的关系研究——以高句丽中期历史为中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8 耿铁华;;集安新发现的高句丽碑及其研究状况[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9 楼正豪;;新见唐高句丽遗民《高牟墓志铭》考释[A];唐史论丛(第十八辑)[C];2014年
10 房奕;;高句丽向北魏遣使与相互关系的变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耿铁华;高句丽历史三大谜团[N];北京科技报;2004年
2 记者 谢晓林 王忠先;高句丽文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N];吉林日报;2004年
3 董学增;二十世纪高句丽古城研究的力作[N];中国文物报;2004年
4 董学增;《中国高句丽史》创新之处[N];中国文物报;2005年
5 邱振刚 余 宁;高句丽,,中国又一个世界遗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苏秋罗;世界遗产高句丽[N];河南日报;2004年
7 记者 王强;纪念高句丽迁都国内城 (集安)2000周年暨第三届全国高句丽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N];吉林日报;2003年
8 记者 马扬 周长庆 程云杰;高句丽古墓惊现中国最早八卦图实图[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王文库 张士海;高句丽文化探源[N];本溪日报;2012年
10 杨春吉 耿铁华;我国东北历史上的高句丽政权[N];吉林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乐营;高句丽宗教信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士东;从高句丽语看高句丽与周边民族关系[D];吉林大学;2012年
3 熊义民;公元四至七世纪东北亚政治关系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黄龙顺;高句丽古墓壁画与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5 李大龙;《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郑元U
本文编号:2585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58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