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观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9 02:32
【摘要】:观音信仰传入中国后,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民间化和世俗化,最具标志性的就是形成了送子观音。送子观音在中国民间家喻户晓,信仰遍及神州大地各个角落。本文拟从送子观音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信仰形态,以及图像研究这几个方面着手,阐释其信仰内涵,建构送子观音信仰文化模式。首先本文探究了送子观音产生的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社会形态和儒家忠孝伦理观念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形成了崇尚生育的文化观念。在这种观念引导下,佛经中记载的观音送儿送女的功能不断被凸显强化,最终产生了送子观音。其次本文考察了送子观音的形成过程,分别辨析了送子观音与鬼子母、九子母、以及白衣观音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些生育女神从不同方面影响和推动了送子观音的形成。接着本文研究了送子观音的具体信仰形态,分析了古代文献笔记中观音送子的模式类型,解读了民间最具代表性的送子观音故事,梳理了向观音求子的风俗习惯。最后本文用图像学的方法,对历代的送子观音图像进行了深入解读,阐释了其背后蕴藏的社会文化观念。
【图文】: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音造像
甘肃灵炳寺存的中国最早观音造像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948
本文编号:2585703
【图文】: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音造像
甘肃灵炳寺存的中国最早观音造像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9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谢志斌;;送子观音信仰民俗的源流与形态[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2 刘平;隋爱国;;明清民间宗教中的观音信仰[J];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01期
3 孙少华;;“九子母”的形象衍化及其文学与文化意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于婷婷;蒋晓春;;送子观音信仰的起源和初步发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周博;;漫谈送子观音的图像和信仰[J];科教文汇;2004年01期
6 龙晦;大足石刻中的明肃皇后、诃利帝母、九子母与送子观音[J];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01期
7 杨炎德;王泽庆;;隋仁寿三年观世音菩萨石雕[J];文物;198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志斌;中土早期观音造像风格流变及其文化内涵[D];西北大学;2014年
2 王敏;文明的重影—基督教圣母子与佛教送子观音造型比较[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5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58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