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宗教源流文献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13:43
【摘要】:文章以藏族历史文献中宗教源流文献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意义出版的1959年之前所著作的佛苯宗教源流为资料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应用了宗教学、文献学、史学史和阐释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从年代和结构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宗教源流文献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和宗教源流文献形成及发展的文化思想根源及其历史地位。文章的主体部分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深入探讨了宗教源流的定义及其分类,称之为宗教源流的“曲峻”(chos vbyung)这个藏文词在传统的藏文典籍中通常以佛教源流之意使用,但我们从它的字面意思理解的话还包含了宗教源流之含义,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该词应用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在本文中大部分情况下指宗教源流。据目前所了解,“曲峻”这个词在公元八世纪《韦协》的原名中以句子的形式首次出现,后弘期之后,它以名词的形式在宗教源流文献题目中正式形成并应用。宗教源流分为综合性宗教源流、教派性宗教源流、传承宗教源流和地方性宗教源流四种。以上是第一章所探讨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主要探讨了综合性宗教源流的形成和发展。本章又从佛教的综合性宗教源流和苯教源流两个方面入手,根据24本佛教的综合性宗教源流和10本苯教源流,以它们著作的具体年代为依据,按年代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之后,详细阐述结构的形成脉络和具体特征,并且深入探讨此结构对后来的宗教源流文献的深远影响。笔者初步总结综合性宗教源流的结构为情器世间、佛祖传记、王统与宗教源流、传法期限和附带部分五种,根据现在所掌握的材料还不敢确定所有的综合性宗教源流都是这种结构形式,但至少能断定大部分此类宗教源流的结构就是按这种结构形式书写的。第三章主要阐明了传承性宗教源流的形成与发展。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传承性宗教源流又分为时轮源流、律宗源流、大威德金刚源流、道果源流、阎罗法源流、医学源流以及其它传承源流等分类类型,然而,分析了各种类别的传承性宗教源流,探讨了它们的结构形式及其各自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高度提炼了此种宗教源流在结构上的发展脉络及其共性特点。毫无疑问,佛教的任何传承体系,从它的渊源角度看,最初出现在印度。因此,无论那一种传承性宗教源流,它在叙述时候,它的叙述对象首先发源于印度,并且发展于印度,通过藏地的传播以及发展情况的顺序进行叙述。由于各种典籍的作者和他们所属的教派背景的不同,从而出现了同一个阐述对象在它的具体发展变化和师徒传承情况有所不同。传承性宗教源流跟综合性宗教源流相比,除了个别宗教源流之外,此类宗教源流不存在情器世间和王统等结构的阐述,大部分著作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接进入主题。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教派宗教源流的形成与发展。由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有限,此章节主要探讨了宁玛派源流、新旧噶当派源流、噶举派源流和萨迦派源流。宁玛派宗教源流以综合性宗教源流的结构形式进行叙述,跟综合性宗教源流有所不同的是阐述的各个教派中只有宁玛派历史大片论述,其它的只是略谈一二。新旧噶当源流中有三种不同的叙述类型,一种是只叙述新旧噶当派历史;另一种是只叙述新噶当派或格鲁派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还有一种是类似于综合性宗教源流的结构形式注重叙述新旧噶当派历史的一类。不管属于哪一种叙述类型,都不会偏离主要的叙述对象噶当派。噶举派宗教源流可以分为两种叙述类型,一种是以综合性宗教源流的结构形式注重叙述噶举派的历史,另一种是只叙述噶举派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目前,笔者只掌握了 一部萨迦派源流著作,它以综合性宗教源流的结构形式进行叙述萨迦派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总之,以综合性宗教源流的结构形式叙述教派源流的叙述类型流行于宁玛派宗教源流中,新旧噶当派与噶举派宗教源流中也稍有影响。专注叙述一个教派的叙述类型主要盛行于新旧噶当派中,并且形成了固定的结构形式。宁玛派和噶举派宗教源流中也可能会形成了固定的结构形式,但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中还看不出来,只少目前还无法确定隐藏在潜意识深处的规律性结构形式。第五章探讨了地方性宗教源流的形成与发展。根据现有的资料,这种类型的宗教源流又分为藏区内部和藏区之外两类,藏区为主的地方性宗教源流中,叙述政教史、主寺与属寺之间的发展关系以及上师传记可以视为它们所具备的结构上的共性特征。依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藏区之外的地方性宗教源流有印度佛教源流、于阗佛教源流、汉区佛教源流和蒙古佛教源流。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之宗教源流著作的数量有限,无法从内部互相比较或无法找到内容结构上的可比性,但个别著作在综合性宗教源流中可能会找到结构形式上的相似之处,如:《汉区佛教源流》中总论汉区王朝简史及其风土人情、概论何时诞生何诸佛教大师和讲说由彼等渐次弘扬之佛教名称品类。这种结构安排很大程度上跟《佛教史大宝藏论》的结构有非常巧妙的相似。《蒙古佛教源流》中印度、吐蕃、蒙古和清王朝的王统叙述形式可能受到了综合性宗教源流的影响。第六章进一步探讨了宗教源流与其它历史著作之间的区别,并且探索了宗教源流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思想根源及其历史地位。在宗教源流文献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王统记、传记、宗义书、法嗣和教历等史书著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记始终都是宗教源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早起的宗教源流当中以叙事为主线,后来逐渐变成人物传记为重点,以师徒传承体系为叙述的重要形式。信仰始终是一种潜在力量,笔者认为宗教源流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根源也可能是宗教信仰,作为宗教信仰的这种强大的思想力量的推动下,才能出现了数量浩瀚的藏族宗教源流文献。毫无疑问,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的话,本论文本身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最后,总结性地从理论的高度进一步认识藏族宗教源流文献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性宗教源流的结构形成可能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知识结构有关联,很可能是《俱舍论》中谈论情器世间部分的直接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946.6
本文编号:2622298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94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未娜;;《红史》和《雅隆尊者教法史》比较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孙林,张月芬;藏族史学的起源与早期特色[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2年02期
3 孙林,张月芬;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J];中国藏学;1998年03期
4 王尧;藏文古代历史文献述略[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常文涛;藏族史籍《弟吴宗教源流》研究[D];西藏民族大学;2016年
2 邓根飞;藏族史学名著《青史》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22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62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