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流域民间信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09:49
【摘要】:河湟流域特有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历史上形成的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背景,孕育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河湟流域民间信仰。整体上,河湟流域民间信仰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俗神信仰、巫术禁忌为主要信仰内容,具有相对松散性但有一定等级和职能的分类,在空间上以家庭守护神、家族保护神、村落保护神、地域保护神等渐次向外辐射,既而形成的一个以多元性、包容性、吸附性为典型特征的信仰体系。河湟流域民间信仰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历史上国家正祀和多种宗教与河湟流域原始信仰之间互动与互渗的过程,既塑造了河湟流域民间信仰不同样态,也反映出国家政治与各种文化在河湟流域的影响与变迁。其中,国家正祀在河湟流域的置入、干预与调适,对河湟流域民间信仰起着导向性作用。如祭青海湖等一些民间信仰内容和仪式,经过中央王朝的改造,成为了维护边陲秩序和稳定的象征工具。而河湟流域各种宗教也不同程度地改变着民间信仰的部分形式与内容,一些制度性宗教也积极将一些地方神灵纳入各自的神灵体系当中,使河湟流域民间信仰中一些神yG的神性和威力逐渐延伸和多元化。同时,河湟流域民间信仰也不断地进行着选择、吸附、融摄该区域、包括国家正祀在内的各种宗教思想乃至教义,从而显示其包容性和吸附性的特征。河湟流域以家庭、家族、村落、区域、超区域等诸层次信仰为联结地缘和精神关系的纽带,实现着对河湟流域不同空间社会的整合。地方性神灵在民间传说和仪式中成为河湟流域区域或村落权威的象征,成为凝聚地方共同体情感的符号。同时,河湟流域民间信仰中的神yG、禁忌、仪式以及宗教体验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规范性特色,对民众的心理与行为、生产与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社会控制作用。而且,河湟流域许多家族与村落的历史记忆带有祖先信仰、神灵崇拜等民间信仰特性;河湟流域民间信仰中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神圣设施、庙宇碑记、祷词颂言以及各类禁忌等,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记忆;这些民间信仰表达或隐含的历史记忆不仅延续和凝聚着地方群体力量,而且也为社会秩序的存在或重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及“合法性”的依据。河湟流域民间信仰的固定内核是“神圣性”,当下河湟流域民间信仰仍呈现一种变化流动、吸附辐射、摈弃包容的状态,为探讨多元文化如何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在差异性中找到共通性,提供了一幅可参考的微缩图景。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933
本文编号:2645639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9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建福;;青海湖流域的人文生态——吐谷浑人对青海湖流域的经营[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宁;藏汉结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2 加央平措;关帝信仰在藏传佛教文化圈演化成格萨尔崇拜的文化现象解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白建灵;从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探讨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的历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王福昌;生态·社会·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智君;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与地域分野[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利安;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演变及其向中国的传播[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海燕;藏羌彝走廊邪神信仰一体多元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巨晶;神山、自然与部落[D];兰州大学;2011年
3 赵洁;明清河湟岷洮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刘雯;历史时期青海地区自然灾害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5 鄯文娟;河源信仰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索南旺杰;热贡山神祭祀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5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64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