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称义与成义:芬兰学派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重新阐释

发布时间:2020-05-05 17:27
【摘要】:芬兰学派对马丁路德进行重新阐释的起点就在于“基督临在于信之中”这一论断1。对于马丁路德这一句话芬兰学派提出了与传统的信义宗不同的见解。传统的马丁路德神学研究中一直强调“法庭式”的因信称义(Forensic Just ifi cat ion),即基督徒的被称为义,是因为被上帝“法庭式”的宣告,是上帝把基督的完全的顺服的义转归给基督徒,饶恕人的罪,不追究人的罪。他们所获得的义仅仅是被宣告为义而完全没有自己真正的成为义的意义。在传统的信义宗神学语境下,“基督临在于信之中”以及上帝住进人的心里是在这样的宣称为义之后而来的,即“法庭式”称义结果,而非称义本身之内容。而曼多马指出,单单强调“法庭式”的因信称义是片面的,马丁路德的神学中还包含着“效果式”的因信称义(Effective Justification)的意味。在芬兰学派看来,在马丁路德的神学中,上帝不仅宣告人为义,也使人真的不断成为义。“基督临在于信之中”,这种“临在”也是基督本身的临在,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的临在,也就是说,通过信,基督确确实实住进了信徒之中,从而活着的不在是基督徒自己而是“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着”。由此人也确实分享了上帝完全的生命。上帝是爱的上帝,他的道成肉身是为了让肉身也能够成为道。在道成肉身当中,上帝的所有的属性都赋予了耶稣基督,因而耶稣基督拥有完全的神性,凭借着这完全的神性基督能够战胜罪和死亡,凭着这完全的神性,耶稣能够死而复活升天,这也就是肉身成为了道。在“基督临在于信之中”我们所面临的是同样的情形,基督不仅是上帝赐给人的“恩典”(favor)而且也是上帝赐予人的“礼物”(gift)。在信之中,人确实拥有了这一“礼物”,这一礼物在事实上改变了人这一存在。也就是说在信之中,基督的临在是真实的临在,是本体论(ontological)意义上的临在,通过这种真实的临在,基督的所有的属性也都赋予了信,实现了基督与人属性的交换(happy exchange)2。通过信,基督住进了人里面,通过信,基督的义成了人的义,基督对罪和死亡的战胜成了人对罪和死亡的战胜,乃至基督本身也成为了我们的。从这这一联合的意义出发我们进一步来理解善行的意义。或许通过芬兰的对路德的重马丁新阐释,可以缩小传统信义宗与天主教的差异,可以为其对话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点。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9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光道;;查考圣经离不开研读神学——谈正确理解“因信称义”的点滴体会[J];金陵神学志;2003年01期

2 李维真;;寻迹“因信称义”[J];金陵神学志;2003年01期

3 欧阳文丰;;对淡化“因信称义”的神学思考[J];金陵神学志;2003年01期

4 罗明嘉;刘若民;;关于“因信称义”的通信[J];金陵神学志;2004年04期

5 杨晨曦;;从保罗神学再思“因信称义”的教会论意义[J];金陵神学志;2016年Z1期

6 黎约瑟;;要全面理解 “因信称义”[J];天风;2002年01期

7 文思;漫谈因信称义[J];天风;2000年03期

8 濮荣健;;亚伯拉罕的神观和“因信称义”[J];圣经文学研究;2013年00期

9 骆振芳;;西欧取经记——兼评《因信称义新释》[J];金陵神学志;1995年Z1期

10 汤士文;;因信称义,以爱体信——马丁·路德论信心与行为的关系[J];天风;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祝帅;;中文世界处境中的“因信称义”[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2009年

2 陆红坚;;重估“因信称义”——“保罗新观”评述[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四辑[C];2006年

3 D.威廉斯;牛稚雄;;因信称义:教父们的教义[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4 赵杰;;从保罗的宗教经验看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分野[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七辑[C];2008年

5 肖超;;不虔的希律,你为何畏惧——1517—1520年马丁·路德的礼仪观念[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洛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 陈艳风;“因信称义”说并非反对事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2 花威 华侨大学海外华人宗教与闽台宗教研究中心;早期教会中的因信称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3 贵州省基督教两会办公室工作人员 杨菁;因信称义[N];贵州民族报;2014年

4 王珍;因信称义[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王珍;教会是无形的[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王强伟;“因行称义”之说缺乏相应神学支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王珍;神有绝对权威[N];中国民族报;2013年

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 喻中;传递信任[N];法制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涛;神学个人主义的此世化[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2 程波;西方现代性之源[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青松;称义与成义:芬兰学派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重新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

2 王丹茗;临在、赦罪与联合浅析马丁路德之圣餐神学[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3 肖樊;马丁·路德的自由观[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4 石亚美;卢梭女子教育的现代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邓丽;试评路德的人文主义精神[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50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650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6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