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普育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21:07
【摘要】:自开埠以后,上海与西方的经济和思想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上海社会也开始了近代化转变,上海慈善事业随之步入近代化的进程中。新普育堂其前身是清末上海建立的传统善堂——普育堂。民国伊始,上海市政厅谋划组织上海市政厅慈善团并改组普育堂,于1912年重新选址建筑新堂定名为“新普育堂”,并委托当时的上海市政厅慈善团第四科主任陆伯鸿主持管理。陆伯鸿先生是一位实业家、慈善家,也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在当时的上海,由天主教所创办的慈善事业也很多,所以天主教办慈善事业也为上海官方和民间所接受。加之新普育堂主任陆伯鸿又是当时上海公教进行会的会长,与上海天主教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所以新普育堂的建立也得到了天主教的支持。因此,上海新普育堂是一个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慈善机构。本文试图以新普育堂这个特殊的慈善团体为视角,通过搜集民国时期的报刊、档案、地方志中的相关史料,来对上海新普育堂的发展史进行梳理,并围绕新普育堂与上海市政厅以及与上海天主教的关系,探究新普育堂在近代上海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笔者在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将新普育堂和老普育堂向结合研究,指出新普育堂和普育堂在某些方面的继承关系以及历史渊源。最后,在对上海新普育堂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之后,总结了其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当下的社会慈善团体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建议,希望能能够吸收这些有益的经验,避免近代的慈善组织的某些弊端。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979;D693
本文编号:2716589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979;D6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渝文;;旧上海企业闻人陆伯鸿二三事[J];产权导刊;2015年03期
2 曾桂林;;慈航普度:近代中国佛教慈善事业论纲[J];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04期
3 郭常英;岳鹏星;;近六年来中国近代慈善史研究述评[J];中州学刊;2014年10期
4 曾桂林;;近20年来中国近代慈善事业史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苗青;盛宣怀与近代上海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红梅;普善山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2 钱梦娇;秦润卿慈善活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3 曹晓宇;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研究(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胡娟;秦荣光、秦锡田父子慈善公益活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于媛;民国佛教慈善事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戴佩娟;上海游民习艺组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16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16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