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创新中探索佛教院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旭;;当代中国大陆佛教教育刍议[J];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01期
2 杨同祥;精神的感召——忆朴老[J];佛教文化;2000年Z2期
3 罗喻臻;明生副会长率团访问斯里兰卡[J];法音;2003年08期
4 圣辉;敬爱的朴老,我们永远怀念您[J];法音;2001年06期
5 圣辉;敬爱的赵朴老,我们永远怀念您[J];佛教文化;2001年Z1期
6 ;云南省佛学院开学典礼隆重庄严 三大语系汇聚一堂[J];佛教文化;2005年01期
7 圣凯;中国佛学院友好代表团访问日本[J];法音;1999年09期
8 邓子美;20世纪中国佛教教育事业之回顾[J];佛教文化;1999年06期
9 唐思鹏;中国佛学院举行2004年秋季开学典礼[J];法音;2004年09期
10 ;中国佛学院隆重举行教学楼竣工暨九四级学僧毕业典礼[J];法音;199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敬;;中国近代佛教教育的兴起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陈金龙;;论七七事变前中国佛教界的抗日活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3 史祥;;改革开放是道教发展的必由之路[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黄夏年;;关于“人间佛教”的思考[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焦慧欣;;川南凉山彝族地区汉传佛教调查研究[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杜芝;巫白慧;;论初期佛教逻辑及其有关文献[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7 徐心希;;闽台佛教的宗派与传承——以佛教福州鼓山系为中心[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8 孙俊萍;;关于回商文化的哲学思考[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范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10 佟德富;;融十明精粹于一炉的藏文化巨著——热烈欢呼《雪域十明精粹大全》出版[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广琳;深圳弘法寺 将办佛学院[N];深圳商报;2011年
2 记者 黄志武;洛桑江村接见上海佛教界赴藏参访团[N];西藏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建舟;州佛协在阿木去乎举行佛教界人士座谈会[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4 本报记者 张云平;五台山佛教界“申遗”宣传学习教育活动效果良好[N];忻州日报;2007年
5 徐宝康;山就是山 水就是水[N];人民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杜再江;香港佛教界向开阳捐赠18万港元[N];贵州民族报;2008年
7 通讯员 温金玉;中日佛教界共同纪念鸠摩罗什诞辰1660周年[N];中国民族报;2004年
8 记者 王欢;四川佛教界人士召开维护藏区稳定座谈会[N];四川日报;2008年
9 记者 周咏南;不断发展汉藏民族和佛教界亲密关系[N];浙江日报;2006年
10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刘元春;启迪爱心 发挥良能[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氏秋月(释如月);当代中、越佛教尼众僧团异同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单侠;民国时期佛教革新研究(1919-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海燕;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杨文斌;一心与圆教[D];苏州大学;2008年
5 高峰;紫柏大师与万历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尹邦志;实相之门——《大智度论》禅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杜钢;中国佛教净土宗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施乃瑜;宗教传播与化世的新范式[D];复旦大学;2008年
9 何子文;菩萨公民:佛教僧人的社会身份及其近代转变[D];上海大学;2010年
10 李广良;太虚唯识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云霞;云南佛教院校教育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曾艳阳;福建佛学院女众部的办学之路[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阳;藏传佛学院川西园林化营造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释慧严(NGUYEN THI BICH THUY);当前中国和越南佛学院教育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晓燕;当代尼众教育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明强;晚清民国时期长三角与上海佛教发展的若干时空特征[D];复旦大学;2008年
7 施艳萍;现代化背景下佛教社会功能发挥路径之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赵涧;我国佛教网站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李水奎;论法尊法师的生平及其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李隆瀚;法尊法师在沟通汉藏佛教交流方面的贡献[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213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2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