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从宗教对话理论看晚明耶与儒佛(道)关系

发布时间:2020-06-22 03:35
【摘要】:本文用宗教对话理论重新考察晚明天主教与儒佛(道)之间的关系,指出由于相互冲突的真理观,利玛窦只能从自身立场出发,对佛(道)的核心概念空无采取宗教排他论的对话模式,这便引起佛教僧人同样采取排他论的对话模式,从自身概念的原意出发进行辩护,从中可以看出单一的宗教对话理论可以适用于处理晚明耶佛之间的关系。但利玛窦在传教目的的驱使下,在儒家内部进行取舍,对古儒的“天”、“上帝”采取兼容论的对话模式,对宋明新儒家的太极(理)采取排他论的对话模式,这便使得晚明士大夫呈现两种不同的态度:晚明信教士大夫中以杨廷筠为代表,他在对天主教与儒家进行认真比较辨析的研究基础上,从天主教中寻得思想资源,根本上改造了儒家传统的“天”和“人性”观念,促进儒学的发展;反教士大夫则申明“天”“上帝”和太极(理)的真理性,从中展现了晚明耶儒关系的复杂性。由此证明单一的宗教对话理论不适宜套用在处理晚明天主教与中国传统儒佛(道)的复杂关系,宗教对话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安平;;宗教对话——从理解、合作到自身发展[J];金陵神学志;2012年Z1期

2 李树兴;;倡导宗教对话,建设和谐文化[J];中国天主教;2016年06期

3 张志刚;;宗教对话的两条基本途径[J];中国宗教;2016年12期

4 刘金光;张志刚;高占福;杨晓亭;谭立铸;;宗教对话与中国化方向 在第四届中国天主教本地化暨中国化神学论坛上的对话[J];中国宗教;2016年11期

5 徐以骅;;拆墙搭桥 宗教对话在中国[J];中国宗教;2016年07期

6 陶金;;宗教对话的“超越”与“回归”——星川启慈宗教对话理论述要[J];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01期

7 李丙权;;宗教对话和公共空间[J];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02期

8 陶金;;日本宗教对话理论研究现状评介与展望——兼论星川启慈的宗教对话观[J];宗教与美国社会;2016年01期

9 托马斯·班科夫;钮松;;跨宗教对话与国际关系[J];宗教与美国社会;2016年02期

10 吴莉琳;;托马斯·默顿与埃迪·赫里索姆:宗教对话的导师[J];基督宗教研究;201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刚;;宗教对话的理论动向及其现实启发[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6集)[C];2012年

2 卓新平;;积极参与宗教对话,努力建设和谐社会[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3 张志刚;;从宗教实践论看宗教对话的晚近动向——论保罗·尼特提出的第五种宗教对话模式[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4 陈声柏;;第二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5 肖安平;;宗教对话:从理解、合作到自身发展[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声柏;田飞;;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祥龙;;宗教范式与宗教对话[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8 赖品超;;和谐社会作为宗教对话的目的与主题:中国处境与西方理论[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9 李林;;从“它”到“我们大家”——史密斯论宗教对话的六重境界[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10 罗秉祥;;立足中国西北,再思宗教对话与传统文化[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哲学院宗教学教研室 张仕颖;宗教对话是促进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N];中国民族报;2018年

2 张践;多元宗教对话与世界各民族和谐共生[N];贵州民族报;2017年

3 游斌 薛立杰;面向全球责任的宗教对话[N];中国民族报;2014年

4 游斌 秦林玉 聂建松;经文辩读是中国跨宗教对话的有效方法[N];中国民族报;2015年

5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中央民族大学“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创新引智基地研究员 游斌;宗教对话 从经典互读开始[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陈声柏 田飞;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记者 王聪;宗教对话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N];民主协商报;2007年

8 何光沪;宗教对话:冲突各方的最大利益[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伊岚;宗教对话:让不同传统的宗教坐下来互相倾听[N];中国民族报;2013年

10 王志成;宗教应通过对话适应新时代[N];中国民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陶金;池田大作文明对话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2 尤梅;当代埃及小说中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关系[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3 黄敏;《新唯识论》儒佛会通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蓉;保罗·尼特的宗教多元论与宗教对话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风腾;从宗教对话理论看晚明耶与儒佛(道)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赵玉娇;交往与对话—文明、宗教冲突的解决途径[D];贵州大学;2007年

3 李圆圆;从多元的宗教关系理论走向不二论的对话实践[D];浙江大学;2011年

4 姜正圭(Kang Jungkyu);耶儒对话中的生态思想[D];南京大学;2014年

5 王俊锋;克卢尼比较神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齐晓东;浅析蒂里希宗教对话思想[D];山东大学;2006年

7 徐丽萍;一般启示与宗教对话:艾香德式的独特传教进路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8 安莉霞;对马克·海姆的宗教多元论的批判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强;普世伦理与宗教对话[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杜健;跨文化宗教相遇与对话法则的多维探寻[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25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25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f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