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凤翔灵山民间信仰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8:47
【摘要】:灵山信仰是凤翔当地民间的主要信仰,自先秦传承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灵山信仰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先秦文化、本土信仰文化以及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以儒释道为主要信仰体系的灵山信仰文化。灵山信仰文化一定程度上是当地地方性文化和知识的具体表现,是当地民众出于心理需求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多元性、功利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灵山信仰作为当地民间的主要信仰对象,其所蕴涵的文化对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影响颇深,不仅起到了道德教化、心理安慰、娱乐等功能,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信众间的凝聚力,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民间信仰文化的研究,可以窥视民间信仰文化体系构建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了解乡村社会中民众的思想观念及其地方性文化。本文以灵山信仰为核心,介绍灵山信仰文化形成的过程以及当地民众对信仰文化的实践活动,分析与探讨凤翔县灵山信仰文化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讨论当地地方性文化构建的规律和特点。文章分为四部分内容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概述凤翔县H村以及灵山信仰的基本情况。从灵山的地理位置、灵山信仰的历史沿革入手,着重论述灵山信仰和灵山信仰文化的形成,包括灵山信仰的渊源(先秦文化)、净慧寺的建立(佛教、道教文化的融入)、以及1949年后灵山信仰的恢复与重建等。第二部分,探讨灵山信仰文化的体系与结构。通过对灵山净慧寺的布局以及供奉的神灵来分析灵山信仰文化的体系,指出灵山信仰文化是由儒释道、当地文化相融合的多元复合型信仰文化,并且当地信众通过造神运动,用自己的知识诠释每位神灵,达到为己所用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方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信众的心理需要与现实需求是其形成的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对民众的灵山信仰活动进行个案分析,探讨当地民众信仰文化的实践,分别从日常参拜和庙会两个方面进行描述。日常参拜活动包括香客的焚香、烧纸、布施等,庙会活动包括请神、许愿和还愿等。民众对灵山信仰文化的实践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带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色彩。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民众也会对传统的灵山信仰文化做出相应的调适,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第四部分,总结灵山信仰的社会文化功能,笔者认为灵山信仰文化具有道德教化、心理安慰、娱乐,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加强信众间的凝聚力,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文化功能。因此,笔者认为灵山信仰作为当地信众的主要信仰,其所蕴涵的文化对当地信众的社会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933
【图文】:

弥勒佛,灵山,先秦文化,文化融合


是先秦文化遗存与佛、道文化融合的表现。逡逑登上灵山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建成于2013年高9.95米的释迦牟尼铜逡逑佛像(图2),灵山大佛是整个灵山净慧寺的象征,人们希望灵山大佛能为人们消逡逑灾除病,为人民带来美好的生活,也是佛教为宣传佛教文化而修建的。逡逑J11邋r:逡逑图2:灵山大佛逡逑灵鹫鸟与灵山大佛位于净慧寺外,但仍属于净慧寺供奉yL灵的组成部分,再逡逑看寺内神灵的供奉情况大致如下。天王殿主神供奉弥勒佛,弥勒佛像后供奉韦驮逡逑菩萨,左右供奉四大天王,即东方天王“提多罗咤”,手持琵琶,意为“持国”;逡逑南方天王“毗琉璃”,手中持剑,意为“增长”;西方天王“毗留博”,手中缠逡逑绕一条龙,意为“广目”;北方天王“毗沙门”,右手持伞,意为“多闻”。逡逑当地人认为四大天王象征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灵山,卧佛


常念阿弥陀佛可以早升极乐世界?,是信众对神灵世界的向往。逡逑中殿部分即第三进院落卧佛殿和第四进院落老母亭。卧佛殿内供奉的是释迦逡逑牟尼的涅i孟瘢ㄍ迹常苑鹩冢保梗梗材辏保痹拢保踩湛狻⒐┓睿ぃ保懊祝苑鹕礤义虾笪蟮茏樱浔砬椴灰唬蛳不虮缴媳诨鞘湾饶材岢ご铮矗的甑拇袒铄义隙5钡孛窦淙衔苑鹂梢晕约捍春迷耍箍梢韵殖。睦锾勖腻义侠锟梢曰航馓弁矗⑶野亚旁谖苑鸬氖稚暇涂梢晕约捍床圃耍俊U馐欠鸾涛腻义匣氡就廖幕嗳诤隙纬傻囊恢窒绱迳缁岬姆缢紫肮撸捎谡庖幻窦浞缢紫肮咤义系拇ィ彩抢戳樯降南憧投家次苑鸬蠲苑穑郧蟮镁裆系陌参俊!拔苑疱义系睢绷讲嗟钠钗暗夭氐睢焙汀袄夏腹保暗夭氐睢保┓畹夭赝跗腥约板义香晒偷烂髁礁缸印5钡厝巳衔夭氐罹褪茄滞醯睿涿钊诵纳次罚桓易鲥义匣凳

本文编号:2785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785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d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