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大乘起信论》“本觉”与“不觉”关系辨析

发布时间:2020-10-16 07:36
   《起信论》中的“本觉”与“不觉”的关系,涉及了佛教最根本的问题,即成佛的依据和众生本来觉悟为何有不觉的问题。《起信论》中以及诸多高僧大德对于这些问题都有清晰地论述,只是他们的讨论是蕴涵在其他的专题探讨和相关论著之中,卷帙浩繁。本文的任务就是要以“本觉”与“不觉”的关系作为专题,旨在初步地梳理清楚以《起信论》为文本基础所涉及的关于“本觉”与“不觉”关系及其所引出的问题的相关论述,并给出自己关于此问题的一些体会。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绪论部分,主要在于梳理研究背景及所要涉及到的问题。第一章主要介绍“觉”的“体”和“相”,也即是对“觉”的言说有清晰地定义。这种言说主要通过分析“觉”与“心体”、“真如”、“阿赖耶识”、“念”、“如来藏”的关系来体现。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界定和详细解释“本觉”和“不觉”的具体内涵。第三章,主要辨析“本觉”与“不觉”的关系,说明其三种关系,同、异、非一非异,依此关系详述“迷”之可转,以及转的条件和法门。
【学位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94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本觉”之名诠与体相
    第一节 “本觉”思想溯源
    第二节 “本觉”与法身
    第三节 “本觉”之相:智净相、不思议业相
第二章 “不觉”之所依与相用
    第一节 “不觉”之所依
    第二节 “不觉”与阿赖耶识、念
    第三节 “不觉”所生三相
    第四节 “不觉”与无明流转
第三章 转迷归觉
    第一节 觉与不觉,非一非异
    第二节 破除不觉,以归本觉
    第三节 超越本觉,证入法身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薇;雒少锋;;《大乘起信论》之“始觉义”探析[J];佛学研究;2017年01期

2 张颖慧;;浅析《大乘起信论》之觉与不觉[J];青年与社会;2019年23期

3 张震;;“本觉”与“无我”——佛教“心性论”的主体与非主体之辨[J];世界哲学;2016年01期

4 圣凯;;阿摩罗识与本觉——摄论师的“阿摩罗识”思想[J];敦煌学辑刊;2007年03期

5 袁大勇;;《大乘起信论》对华严宗判教理论的影响——以圭峰宗密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6 蒋海怒;;“本觉”逻辑:中国宗教共时态[J];东南学术;2006年05期

7 周湘雁翔;;良知与如来藏——以本觉为中心[J];理论界;2016年01期

8 陈坚;;审查“批判佛教”的两条可能进路——兼谈中国佛教“人本主义”的判教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唐忠毛;;对20世纪中国佛教批判风潮的双重省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龚隽;梁译《大乘起信论》的本觉论思想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忠毛;现代性视阈中的佛教本觉思想批判与论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厅;《大乘起信论》“本觉”与“不觉”关系辨析[D];贵州大学;2019年

2 王松;从悖论看无明[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3 孟玲;《大乘起信论》本觉思想探微[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2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842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b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