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天台宗“十乘观法”的诠释与运用

发布时间:2020-10-23 14:58
   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止观修习的内核,而有关该套观法的运用,《摩诃止观》在不同所观境下的诠释存在差异。在观阴界入中特别强调十法成乘的和合特质,给人以十法圆修、整体运用的印象,在烦恼境、业相境、魔事境、见境下的十法运用与此类似,而在病患境和禅定境中,十乘观法则强调自观不思议境至离法爱重重递补、抉择悟入的单线式运用逻辑。后一种逻辑被湛然等天台学者所重视,认为十乘观法因根性利钝不同而产生用多用少的差别。上根者观不思议境一法即足,中根者或三或七,下根者须十。安藤俊雄等学者认为十乘观法乃是因不同的所观境而有不同的运用规则,不可以将禅定境中次第抉择、修习的运用逻辑与根性相结合作泛化解读。十乘观法与学者根性及所观境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摩诃止观》中十乘观法理论诠释和实际运用,是本文努力解决的问题。十乘观法的运用主要呈现于《摩诃止观》,该著作是诠释天台圆顿教观的重要典籍。理解十乘观法的运用特点,首先要对《摩诃止观》十境十观的文本诠释作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摩诃止观》诠释圆教止观往往借助藏、通、别三教教观的对比而展开,处处透露着教观互具的特点,这是诠释十乘观法的理论背景。十乘观法虽然是圆教止观方法,但将该方法作适当的理论调整,同样可适用于藏通别三教。对藏通别三教下十乘观法运用的了解有助于增进圆教下十乘观法圆融特点的理解。十乘观法的的修行形式是四种三昧,它是十法修习的外在仪式和规范,而十种所观境是十法修习的内在观照境界。大开圆解及二十五方便是十乘观法修习的前方便,前者应被界定为闻解圆理,后者主要是事行,但二者实际是可以圆融互具的,通达方便则能为十法修习建立扎实的教观基础。在把握十乘观法教观思想、方便加行的基础上,对十乘观法才能够得以透彻地理解。十乘观法在“阴界入境”中的诠释最为详细,以观不思议境为首,因境而发愿,因愿而观行,观能破惑,惑破则通,道品调适可增进止观,六度事行能辅助理观,识六即位可防增生慢,内外安忍可不为障缘所动,离法爱则不堕顶位。此十法和合而成乘,境愿相生、行愿相成、正助相添、教行相导、本末相收,体现的是十法圆修的整体运用逻辑。观阴界入境中的十乘观法乃是智顗首次系统提出,对十法各自的作用、前后存在的联系作详尽的说明是为了清晰阐释该套观法体系的理论思考。该部分中多次强调摄化初心众生,可以看出智顗对十法整体运用的强调,有着利益最钝根初心众生的初衷。在“病患境”和“禅定境”十法运用的诠释过程中,智顗又强调十法次第修习、抉择悟入的逻辑。若观不思议境一法能够悟入无生则不须其他九法,若一法不能悟入则增修发慈悲心,若依然不能悟入则次第增修其他八法,直至十法具足必可入道。这种重重加修、次第抉择的逻辑与病患境和禅定境自身特点有一定的关系,病患境以病愈为期,而禅定境于定中修观较散心悟入为易,都可能存在一法即足或少法即得的情况,用多用少便由学人的根性决定。根性决定说和所观境决定说在十境十观的诠释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依据,但两者都有其局限性。从智顗一贯的以偏显圆、以方便显究竟的诠释特点可以发现,十境十观呈现出来的两种运用逻辑只是选择性地方便诠释的结果,十乘观法的实际运用是多样的。十观的次第给出并不意味着十观修习只能遵循这样的顺序,十法的作用和原则也不是可有可无。一法即足背后是观不思议境本身对其它九法的圆融含具,利根者可修此一法而任运具足其他九法,钝根者则需励力缘修十法,中根者兼具任运和励力修习。但不管根性利钝,要证得果位,十法的素质和功德都是必须具备的,智顗对圆教果位的诠释即依此十法而成。总之,十法的具体运用是灵活多变的,并非只能依《摩诃止观》呈现的方式加以修习,智顗的目的是通过在不同所观境下的差别诠释让学人了解十乘观法的弹性运用,而非将境和观之间作教条式的对应。惟有超越根性与所观境的程式化解读才能灵活把握十乘观法的运用,也才能在与他宗教观的比较中把握十乘观法的殊胜之处。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946.1
【部分图文】:

定慧,菩提,七法,检校


二乘境之虞,所以需再励力策发菩提心,誓愿利益一切众生,若根性稍强只须修??“发真正菩提心”一法,悲智均等便能如法安住不思议境,因不思议境之力其余??八法则任运具足,证悟无生。如图2所示:??—念心??观不思??述??图2??若根性又稍次,虽境愿具足,而止观力弱,心多昏沉散乱,则掉失对不思议??境的观照,慈悲誓愿也随之落空,因此需要刻意修习止观,定慧力强则誓愿可以??兑现,不思议境得以安住,因不思议境力故,便任运具足其他七法,而不须励力??修习便能证悟无生。(如图3)若定慧力强,则惑障应任运可破,而根又次者,??惑障较深,如冰冻厚实,非日力短时可消,惑障覆心妨碍不思议境的开显,所以??应着意于破法遍,以定慧之力检校尽破,若得不思议境开显,悟入无生,则以下??六法任运具足。若根又钝者,虽遍破诸惑,而可能于自身修行状况认识不足,得??失通塞不辨

博士学位论文


图3??若根性再钝者,虽理观具足,而事障仍甚,理事未能圆融无碍,则更须修习??对治助开,事障若除,境智朗然,萧然无碍,则任运具足以下三法,念念安住不??

行人,禅定,学者,是非


图5??无生忍位,而非必须要依次加修九法之后再修习离法爱,只须要观不思议境和离??法爱二法便足,如此便是非次第加修。(如图5)与观不思议境与离法爱构成的??组合相似,根据行人过去世中十法修习的熟稔程度不同,观不思议境与所有九法??可以组成多种组合,他们可以是如禅定境所述那般严格次第加修、重重抉择,也??可以是非次第加修。可见,根据学者行人根性划分而呈现的十乘观法的修习状况,??158??

本文编号:2853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853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b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