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美国犹太妇女社会地位研究(1881-1914)

发布时间:2017-04-06 06:07

  本文关键词:美国犹太妇女社会地位研究(1881-1914),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1881—1914年间移民美国的东欧犹太妇女面临着生存与发展、传统与现代、融合与同化等诸多问题,东欧古老的犹太传统与美国现代文化的激烈碰撞在她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使得东欧犹太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究这一时期东欧犹太移民妇女的社会地位: 经济上,东欧犹太妇女移民美国之后依然承担着巨大的经济责任,犹太妻子通过家庭工作、接待寄食宿者以及帮助丈夫或者独自经营小生意等途径,满足了她们帮助丈夫贴补家用的需求,而犹太未婚女性更是走进工厂或店铺,在维持家庭生计甚至提升家庭社会地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犹太妇女依旧受制于男性,尚未获得与其贡献相一致的经济地位。 教育上,美国不分种族和性别的教育体系给东欧犹太移民妇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世俗教育、职业教育向所有妇女开放,东欧犹太妇女教育地位大为提高。同时,东欧犹太移民的生存困境又促使她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为家庭生计而奔波。另外,这一时期的妇女们依然受到宗教藩篱的禁锢,东欧传统的宗教教育依旧很少对她们开放。总的来说,东欧犹太妇女的教育地位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婚姻上,东欧犹太移民妇女受到了美国婚姻法的保护,地位有所提高,未婚女性普遍获得了较大的择偶权,犹太妻子们在家庭事务上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决定权,但是东欧犹太传统在美国依然具有很大的潜在影响力,被遗弃的妻子作为东欧犹太传统陋习依然大行其道,东欧犹太妇女仍然深受其害。
【关键词】:犹太妇女 美国 东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447.12;B98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3
  • (一) 选题意义8-9
  • (二) 研究现状9-13
  • 1. 美国犹太妇女通史性著作10-11
  • 2. 宗教研究著作11
  • 3. 东欧犹太移民史和妇女史专著11-12
  • 4. 国外论文12-13
  • 一、宗教背景13-17
  • 二、美国东欧犹太移民妇女的经济地位17-33
  • (一) 东欧犹太人到达美国后的经济状况17-18
  • (二) 东欧犹太妇女贡献经济的主要形式18-25
  • 1. 外出工作19-21
  • 2. 家庭工作21-23
  • 3. 接待寄膳宿者23-24
  • 4. 其他工作24-25
  • (三) 美国东欧犹太移民对于妇女工作的态度25-28
  • 1. 东欧犹太男性的观点26-27
  • 2. 东欧犹太妇女对于自身工作的看法27-28
  • (四) 犹太妇女对家庭经济的贡献与其经济地位不平衡表现28-30
  • (五) 犹太妇女对家庭经济贡献及其经济地位不平衡的原因30-33
  • 三、美国东欧犹太移民妇女的教育地位33-44
  • (一) 美国东欧犹太移民妇女的教育特点34-37
  • 1. 受教育机会扩大34-35
  • 2. 教育内容以世俗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35-36
  • 3. 工作的犹太女孩以夜校作为主要的受教育形式36-37
  • (二) 影响东欧犹太移民妇女接受教育的因素37-42
  • 1. 家庭经济条件37-38
  • 2. 性别因素38-39
  • 3. 年龄因素39-40
  • 4. 传统因素40-41
  • 5. 男性世界的矛盾态度41-42
  • (三) 犹太妇女教育所存在的问题42-44
  • 1. 妇女宗教教育需求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42-43
  • 2. 夜校学习无法保证犹太妇女的教育质量43-44
  • 四、东欧犹太移民妇女的婚姻地位44-59
  • (一) 犹太移民未婚女性的婚姻地位45-53
  • 1. 世纪之交犹太未婚女性择偶权很小45-47
  • 2. 犹太女性择偶权逐渐扩大47-48
  • 3. 犹太女性择偶渠道增加48-49
  • 4. 犹太女性婚姻自主权的局限性49-53
  • (二) 已婚妇女的家庭地位53-59
  • 1. 被遗弃的妻子53-56
  • 2. 家庭事务决定权56-59
  • 结语59-62
  • 参考书目62-6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娟;;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嘉莉妹妹》[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周莉萍;;大萧条对美国妇女婚姻与家庭的影响[J];世界历史;2008年06期

3 傅新球;;16-19世纪英国妻子对家庭经济的贡献[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冯雪红;;维吾尔族妇女婚居模式及婚姻家庭关系——基于新疆喀什地区S县A村的调查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陈硕;;中美婚姻伦理差异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周莉萍;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新女性”[J];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02期

7 周莉萍;;大萧条时期美国妇女婚姻与家庭生活特点及其地位与角色变迁初探[J];历史教学问题;2008年02期

8 周莉萍;;20世纪20年代美国妇女婚姻家庭生活特点及其地位和角色变迁[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史艳英;;《嘉莉妹妹》的女性主义研究[J];芒种;2013年01期

10 袁浩淇;传统,还是非传统?——对116名同居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雪红;;维吾尔族妇女再婚若干问题研究——来自新疆喀什地区S县A村的田野考察[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由强;当代中国婚姻法治的变迁(1949—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李建军;从贵妇到修女[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程新贤;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婚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邹芝;古罗马家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慧娟;中世纪教会结婚仪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畅;夫妻财产制类型成因分析及其对我国当前立法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3 曾黎;20世纪20年代美国道德转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蔡金娣;试析埃莉诺·罗斯福的白宫生涯[D];河北大学;2011年

5 郑高洁;从电影透视中世纪天主教修女的社会生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超;农村嫁妆消费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张颖;非婚同居关系的规制与准正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黄粹;父权制与妇女的解放—当代西方女权主义政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9 伍娟;单亲母亲脆弱性研究——六个个案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张兰星;宗教改革与欧洲婚姻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犹太妇女社会地位研究(1881-1914),,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88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9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