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名义集》研究—敦煌本与大理本
发布时间:2020-12-06 16:51
《法门名义集》是唐代李师政编撰的一部关于佛教名相的书籍。该书久佚,直到敦煌遗书发现后,人们才得见其内容。前贤对《法门名义集》已经有过整理,但使用资料较为有限,未能将目前所知全部资料纳入,故仍有开拓的空间。本文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对《法门名义集》进行校录整理,厘定了“敦煌本”。并根据大理佛图塔出土的《法门名义集》写本整理出“大理本”。除对“敦煌本”和“大理本”这两个异本进行对比研究外,本文还对其中部分条目作了史料溯源。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选题背景,梳理学术史,说明研究思路、创新点、研究意义及有待展开之处。第二章梳理李师政生平,介绍《法门名义集》现存文本情况,指出它们实际上可分为敦煌本和大理本这两个异本。第三章在对敦煌本和大理本全面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它们的异同。第四章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对两个异本之间释文不一致的条目及独有条目进行溯源,探讨二者不同的原因。第五章是结论。文末附录《法门名义集》敦煌本和大理本的整理文本,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文章来源】:大理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6016部分卷号
第二章 李师政及《法门名义集》5. P.2119,法藏。全卷。内容从序言至题记,所见内容相对其他卷号最全。《大正藏》根据其录文《法门名义集》。题记为“法门名义集一卷”一行。后有“自从塞北起烟尘,礼乐诗书总不存。不见父◇子不子,不见君号臣不臣。暮闻战鼓雷天动,晓看带甲鱼鳞。只是偷生时饷过,谁知久后不成身。/曹义通《法门
图 2.3 BD15386 部分卷号20. BD15398,即北图新 1598。首尾残。内容为“身心品法门名义第一”“过患品法门名义第二”“功德品法门名义第三”。护首背端有杂写“至心”。21. Ф-194,又称孟 0900,俄藏,首尾残。内容为第四品“四沙门果”到第七品“四天下”,无题记无签题。22. Дх-533,又称孟 0898,俄藏,残片。一页,内容为第七品“五浊”“八难”“六道者”“四趣”“三千大千世界”,无题记无签题。23. Дх-963,又称孟 0899,俄藏,残片。一页,内容为第三品“八十随形好”后半到第四品“二谛”前半,无题记无签题。24. Дх-1634,又称孟 2677,俄藏,残片。一页,内容为第六品“十二因缘”到第七品“二世间”,无题记无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寺学与敦煌佛教入门读物之关系探析[J]. 杨发鹏. 宗教学研究. 2010(01)
[2]任继愈先生是怎样培养学生的[J]. 方广锠.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9(10)
[3]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J]. 荣新江. 历史研究. 2005(04)
[4]《法门名义集》摘叶[J]. 陈士强. 法音. 1988(07)
[5]读佛教辞书的联想[J]. 杨峻. 法音. 1988(01)
[6]中国书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之二) 古书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起源与流变[J]. 李致忠,吴芳思. 图书馆学通讯. 1987(02)
[7]归义军及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初探[J]. 荣新江. 敦煌学辑刊. 1986(02)
[8]下关市佛图塔实测和清理报告[J]. 李朝真. 文物. 1986(07)
[9]什么是民族学[J]. 林耀华. 中国民族. 1982(01)
硕士论文
[1]李师政及其《内德论》研究[D]. 翁后发.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6
[2]敦煌写本《法门名义集》研究[D]. 韩鹏.兰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01718
【文章来源】:大理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6016部分卷号
第二章 李师政及《法门名义集》5. P.2119,法藏。全卷。内容从序言至题记,所见内容相对其他卷号最全。《大正藏》根据其录文《法门名义集》。题记为“法门名义集一卷”一行。后有“自从塞北起烟尘,礼乐诗书总不存。不见父◇子不子,不见君号臣不臣。暮闻战鼓雷天动,晓看带甲鱼鳞。只是偷生时饷过,谁知久后不成身。/曹义通《法门
图 2.3 BD15386 部分卷号20. BD15398,即北图新 1598。首尾残。内容为“身心品法门名义第一”“过患品法门名义第二”“功德品法门名义第三”。护首背端有杂写“至心”。21. Ф-194,又称孟 0900,俄藏,首尾残。内容为第四品“四沙门果”到第七品“四天下”,无题记无签题。22. Дх-533,又称孟 0898,俄藏,残片。一页,内容为第七品“五浊”“八难”“六道者”“四趣”“三千大千世界”,无题记无签题。23. Дх-963,又称孟 0899,俄藏,残片。一页,内容为第三品“八十随形好”后半到第四品“二谛”前半,无题记无签题。24. Дх-1634,又称孟 2677,俄藏,残片。一页,内容为第六品“十二因缘”到第七品“二世间”,无题记无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寺学与敦煌佛教入门读物之关系探析[J]. 杨发鹏. 宗教学研究. 2010(01)
[2]任继愈先生是怎样培养学生的[J]. 方广锠.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9(10)
[3]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J]. 荣新江. 历史研究. 2005(04)
[4]《法门名义集》摘叶[J]. 陈士强. 法音. 1988(07)
[5]读佛教辞书的联想[J]. 杨峻. 法音. 1988(01)
[6]中国书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之二) 古书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起源与流变[J]. 李致忠,吴芳思. 图书馆学通讯. 1987(02)
[7]归义军及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初探[J]. 荣新江. 敦煌学辑刊. 1986(02)
[8]下关市佛图塔实测和清理报告[J]. 李朝真. 文物. 1986(07)
[9]什么是民族学[J]. 林耀华. 中国民族. 1982(01)
硕士论文
[1]李师政及其《内德论》研究[D]. 翁后发.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6
[2]敦煌写本《法门名义集》研究[D]. 韩鹏.兰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01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90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