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他者眼中的拉卜楞社会

发布时间:2017-04-08 16:44

  本文关键词:他者眼中的拉卜楞社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公元1709年,一世嘉木样大师于大夏河(桑曲bsang chu)谷创建拉卜楞寺,19世纪中叶后拉卜楞寺逐渐发展成为安多(amdo)地区的宗教与文化中心之一。民国初,“宁海军”(指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组建的“西宁青海巡防马步全军”)与拉卜楞寺的长期冲突吸引了宣侠父、张丁阳、马鹤天、邓隆等汉地旅行者进入拉卜楞调查或任职,开启了近代汉地国人对拉卜楞的旅行书写。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沦陷、上海失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等时势,使得内地国人纷纷聚焦西北,西北先后被定位为“抗日的大后方”和“建国的根据地”。拉卜楞以其宗教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吸引了诸如张其昀、范长江、顾颉刚、李安宅、庄学本、黄明信、梅贻宝等四十多位汉地知识分子或官员前来考察。这些旅行书写几乎代表了、也左右着近代内地国人对藏地、对甘肃西南地区尤其是拉卜楞的认知。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五章对民国时期汉地旅行者入拉卜楞考察的背景、经过等进行研究和梳理,并从民族学的视角对其旅行书写进行解读,“在文献中做田野”,返描汉地旅行者眼中的民国时期的拉卜楞社会,分析其旅行书写中显露的内地为“中心”的痕迹及民国时期的拉卜楞“边民”对“中国”(疆域)和“中华民族”认同的足迹。
【关键词】:民国时期 汉地旅行者 拉卜楞 旅行书写 国族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47
【目录】:
  • 内容摘要11-12
  • Abstract12-14
  • 绪论14-30
  • 一、选题的缘起与研究过程14-15
  • 二、研究现状述要及研究的意义15-20
  • 三、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方法20-24
  • 四、相关概念界定24-30
  • 第一章 1912-1930年汉地旅行者拉卜楞考察研究30-36
  • 第一节 1912-1930年汉地旅行者入拉卜楞考察的背景30-32
  • 第二节 1912-1930年汉地旅行者之拉卜楞考察活动概述32-36
  • 第二章 1931-1937年汉地旅行者拉卜楞考察研究36-54
  • 第一节 1931-1937年汉地旅行者入拉卜楞考察的背景36-40
  • 第二节 1931-1937年地汉地旅行者之拉卜楞考察活动概述40-54
  •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汉地旅行者拉卜楞考察研究54-96
  •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汉地旅行者入拉卜楞考察的历史背景54-57
  •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汉地旅行者之拉卜楞考察活动概述57-96
  • 第四章 抗战胜利至1949年汉地旅行者拉卜楞考察研究96-102
  • 第一节 抗战胜利至1949年汉地旅行者入拉卜楞考察的背景96-97
  • 第二节 抗战胜利至1949年汉地旅行者之拉卜楞考察活动概述97-102
  • 第五章 民国时期汉地旅行者拉卜楞考察的民族学思考102-111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汉地旅行者拉卜楞考察的特点分析102-105
  • 第二节 旅行书写与国族认同——民国时期汉地旅行者拉卜楞考察的思考105-111
  • 结语111-114
  • 参考文献114-119
  • 附录(一) 民国时期汉地旅行者入拉卜楞考察大事记119-121
  • 附录(二) 藏文拉丁转写对照表121-122
  • 附录(三) 论文表格索引122
  • 附录(四) 论文中的汉地旅行者索引122
  • 附录(五) 论文图片索引122-123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123-124
  • 后记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夏;顾颉刚先生对边疆问题的实践和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贾晓慧,华道云;《大公报》与20世纪30年代西北开发[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李云峰,曹敏;抗日时期的国民政府与西北开发[J];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03期

4 王荣华;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考察活动与西北开发[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宗玉梅;20世纪30年代报刊媒介与西北开发[J];史学月刊;2003年05期

6 曹鲁超;民国时期甘南藏区考察的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尚季芳;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考察家及其著作述评[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03期


  本文关键词:他者眼中的拉卜楞社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93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8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