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巫术”构成“教会”的社会机制

发布时间:2017-04-09 21:04

  本文关键词:“巫术”构成“教会”的社会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试图对围绕“巫术”建构“教会”的社会机制进行探讨。存心慈善会以“百年存心”作为社团符号,以存心善堂自清末成立伊始所参与的社会慈善、社会救助事业为切入点,建立涵盖社会各个福利侧面的实体机构,以历史传承和新型慈善作为在当下的发展策略,通过政府部门登记来获得行政上的合法性地位。加上其吸纳的五万多会员,以及定期实施的社会救助,突发事件时的积极应对手段,都使得存心慈善会逐步成为潮汕地区首屈一指的新型民间慈善机构。而在其内部,通过大峰祖师信仰而形成了香花派的佛事与“白衣派”的法脉传承,这种信仰为善堂提供了稳定的信众来源和持久的吸引力、凝聚力,而定期举办的佛事、开乩等则是营造庙宇热闹、祖师灵验的手段。“白衣派”的传承已经延续到了第五代,在家人做经师,为死者超度做法事的传统,也为善堂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来源。围绕大峰祖师信仰,经师参与庙宇的经营、陵园的丧事,而祖师庙里的乩师,则以传统巫术中的一种——扶乩,通过乩文,作为维持祖师参与堂务管理、为私人解疑答惑的途径,这种“圣谕”或“神谕”,能够凝聚一批核心信徒,并围绕这些核心人物,逐步向外扩散。因此,在存心慈善会的实践中,存在着理事会——会员的纵深型管理体系,以及金刚上师——信众的同心圆式信仰模式,金刚上师/会长、理事/经师、部门负责人/乩童,这两套运作逻辑并行不悖、相互交织。作为宗教社会学中的一个经典命题,涂尔干认为无法围绕巫术建立起道德共同体,但是在存心慈善会的实践中,却发现巫术与民间信仰的表达方式相结合。基于大峰祖师信仰而建立的民间信仰组织,通过新型管理体系、慈善的社会进路,正在力图淡化宗教背景,以慈善来进入社会。本文所要探讨的一个核心,即如何利用巫术及其实践方式,形成一个信仰团体。这种“巫术”建构“教会”的社会机制,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扶乩 民间信仰 社会团体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3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31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问题的提出13-19
  • 一、巫术及其实践方式13-15
  • 二、扶乩及其例行方式15-17
  • 三、信仰与组织的关系17-19
  • 第三节 先行研究与文献综述19-23
  • 一、慈善事业与公共领域的关系研究19-21
  • 二、潮人信仰方式的研究21-23
  • 第四节 主要研究问题23-31
  • 一、“巫术”有无“教会”的问题24-25
  • 二、信仰方式的公与私25-27
  • 三、卡理斯玛信仰组织的构成27-28
  •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28-31
  • 第二章 理论分析框架31-53
  • 第一节 同心圆的信仰方式31-38
  • 一、巫术信仰的功德回向32-33
  • 二、祖师圣谕33-34
  • 三、大众巫术34-36
  • 四、生死隐喻36-38
  • 第二节 从卡理斯玛到信仰组织的构成38-43
  • 一、卡理斯玛的困境39-40
  • 二、民主选举与卡理斯玛40-43
  • 第三节 “灵验”的例行化表达43-53
  • 一、仪式的简化43-45
  • 二、不如法的香花?45-47
  • 三、香火与信众47-49
  • 四、释-儒-道的信仰格局49-50
  • 五、布施与果报50-53
  • 第三章 存心善堂与存心慈善会53-79
  • 第一节 善门法宗,存心一脉53-59
  • 一、善堂缘起54-56
  • 二、民国时期大事记56-58
  • 三、重建与复兴58-59
  • 第二节 乩鸾及其仪式的常规化59-65
  • 一、历史回溯60-62
  • 二、迷信到公开62-64
  • 三、灵、准、信64-65
  • 第三节 经忏法事的社会服务形式65-69
  • 一、香花派66-68
  • 二、经济命脉68-69
  • 第四节 信仰及其组织构成的社会机制69-79
  • 一、历史沿革70-71
  • 二、发展现状71-75
  • 三、潮汕地区同类善堂75-76
  • 四、慈济功德会76-79
  • 第四章 善堂的公与私79-98
  • 第一节 公共“信仰”方式的构建79-84
  • 一、儒家文化的造神运动80-82
  • 二、祖师神谕的神圣性82-84
  • 第二节 作为善堂内核的私人信仰84-90
  • 一、往生超度85-87
  • 二、拜佛求神87-90
  • 第三节 从私人信仰到社会组织90-96
  • 一、公祭与私祭90-92
  • 二、仪式与民俗92-93
  • 三、行善与积德93-94
  • 四、立公或存私94-96
  • 第四节 本章小结96-98
  • 第五章 “法人”形式的慈善组织98-123
  • 第一节 传统信仰关系与现代社团98-106
  • 一、民间信仰为基础的法人团体98-102
  • 二、稳定巫术关系的组织模式102-103
  • 三、整合公私关系的会员模式103-106
  • 第二节 卡理斯玛及其例行化现代结果106-111
  • 一、个人的卡理斯玛107-109
  • 二、师承制的构成与延续109-111
  • 第三节 以慈善进入社会111-120
  • 一、神圣资源112-115
  • 二、行政资源115-118
  • 三、社会资源118-120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20-123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123-134
  • 第一节 信仰功能的组织化123-126
  • 第二节 文化局限信仰,还是文化表达信仰?126-129
  • 第三节 民间信仰实践体制的创新129-134
  • 参考文献134-140
  • 附录1 心慈善会访谈信息表140-145
  • 后记1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云;浅析宗教和巫术的差异[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朱兵;早期图像的演变[J];东方艺术;2005年07期

3 朱兵;东西方神怪形象的发展[J];美与时代;2005年03期

4 王清亮;;巫术说与艺术起源关系研究[J];美与时代;2006年03期

5 龙红;;论巫术对艺术生成的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向轼;;近三十年我国巫术研究综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高文涛;岳宗霞;;明代的巫术和巫师[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赵容俊;;汉魏晋时期的巫术特征考察[J];史林;2011年04期

9 赵容俊;;殷商巫术的研究概况[J];殷都学刊;2012年02期

10 夏雷鸣;巫术与维吾尔族民间医学[J];西北史地;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史灿方;;试论巫术语言的形式力[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清淮;;巫术·气功·邪教[A];反对邪教 保障人权——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一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韩希明;;关于民间巫术禁忌习俗中的悲情女性的思考[A];江苏省性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清淮;巫术迷信者的社会各群落分析(五)[N];大众科技报;2005年

2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李世武;巫术传统视阈下的“艺术”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愚昧之错:西方司法史上的猎巫行动[N];人民法院报;2012年

4 刘青砚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巫术影响下的岩画创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李伊忠;张家界的传统巫医[N];张家界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亚虎;战国秦汉简帛文献所见巫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秋丰;论先秦时期的巫术与教育[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张晓虎;周代宗教思想的演进[D];西北大学;2002年

5 方燕;巫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女性[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璐璐;中国人巫术原型及其典型心理安抚效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琴;中国古代的巫及巫术仪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白琳娜;巫术社会功能的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袁超;巫和巫术与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亚静;中世纪巫术的社会功能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o

本文编号:296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96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