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命哲学视角下道教养生的“学”与“术”
发布时间:2017-04-11 02:23
本文关键词:中国生命哲学视角下道教养生的“学”与“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道教养生从其原始积累阶段开始,发生了数次重大的变革——从先秦法天地、顺应自然到中古时期注重个体生命、强调身体自由再到五代以降讲求性命双修和自我教化。学术界在道教养生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丰富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展。本文试图在中国道教两千多年的养生发展史大背景下,对以往研究中较少关注的道教养生思想及养生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从生命哲学这一特定视角,揭示形上之“道”与演“道”之“术”的内在联系。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道教成立之前的生命认知进行梳理:即以诸子养生观所奠定的尊生贵生传统为理论基础;以道家思想为指导;以方仙道、炼丹师、阴阳家、黄老道等社会行动家所开展的寻仙问药行为为养生实践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次,根据道教养生之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将其划分为:天人之际、初识生命的“自然养生之学”、自我意识觉醒、身体认知加深的“自由养生之学”和自我认同的“内养之学”三个阶段。再次,根据道教养生术的内在驱动力不同,把道教养生术划分为:寻仙问药的“他人之术”、自觉与自由的“养身之术”以及自我教化的“内养之术”三种方式。最后,通过梳理与分析得出作为道教最高教义的“道”与演道之“术”的关系发展趋势:以术害道——以术证道——即术即道。由于本文研究内容涉及宗教史、社会学等领域,所以在最后一章,本文借鉴宗教社会学的方法与成果,以“自我意识”、“自我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去理解道教养生之学与道教养生之术发生变迁的原因。本论文的特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将道教养生分为“学”和“术”两个部分进行分析阐释。道教养生不同于其他流派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实践,将理论与实践分开讨论,可使我们更加全面地把握道教养生系统。其二,打破道教养生理论一贯依附于先秦老庄、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宋元明清内丹学的传统,采用以讲求人与自然、天地关系的自然养生之学,以讲求人与社会关系的自由养生之学,以讲求“自我教化”的内化养生之学的划分方式;在对道教养生之术的梳理上,以其内驱动力不同进行分类,这种划分方式似更能突出道教养生的内在义理及其实践特征。其三,通过对比道教养生之学和养生之术的变迁路径,证明了道教养生之学与养生之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对道教乃至中华文化的走向具有很大的影响,并在对历史发展的引申中突破了传统道教研究的“精英”视角,进而阐明道教养生发展史中“人”的主体性作用。
【关键词】:道教 养生术 养生思想 自我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一、本文的缘起9-10
- 二、相关研究成果回顾10-14
- 三、概念释义14-16
- 第一章 养生传统的形成16-25
- 第一节 祭祀行为影响下的生命观念16-18
- 一、自然崇拜16-17
- 二、天命观念与统一国家的建立17-18
- 第二节 思想领域的生命观念18-22
- 一、儒家19-20
- 二、道家20-22
- 第三节 原始道教养生的新发展22-25
- 一、方士们的寻仙问药活动22-23
- 二、思想领域的神学化23-25
- 第二章 道教养生之“学”的变迁25-37
- 第一节 天人之际的自然养生之学25-29
- 一、黄老道家的自然生命观25-28
- 二、天人关系影响下的原始道教养生观28-29
- 第二节 人与社会的自由养生之学29-34
- 一、玄学影响下的道教养生思想29-31
- 二、重玄学影响下的道教养生思想31-33
- 三、矛盾的生命观33-34
- 第三节 自我认同的内化养生之学34-37
- 一、陈抟的内丹思想34-35
- 二、性命双修35-37
- 第三章 道教养生之“术”的内化37-46
- 第一节 由寻仙问药到修炼服食的他人之术37-40
- 一、道教成立之前养生术的发展37-39
- 二、原始道教时期养生术的发展39-40
- 第二节 自觉与养“身”之术40-42
- 一、逍遥的人生态度41
- 二、外丹术的身体关怀41-42
- 第三节 “自我教化”的内养之术42-46
- 一、内丹术的教化功能43-44
- 二、内丹术的新发展——太极拳44-46
- 第四章 道教养生的“学”与“术”46-53
- 第一节 “学”与“术”关系总括46-49
- 一、“学”与“术”关系的确立46-47
- 二、“学”与“术”关系的发展47-49
- 第二节 “学”与“术”关系的引申49-53
- 一、道教养生的未来49-50
- 二、社会变迁与自我——吉登斯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50-53
- 结论与创新53-55
- 一、结论53-54
- 二、创新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靳凤林;先秦儒道死亡思想之比较[J];孔子研究;2002年05期
2 姜生;道教治观考[J];中国道教;2001年03期
3 杨大春;身体经验与自我关怀──米歇尔·福柯的生存哲学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葛兆光;宇宙、身体、气与“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道教的生命理论[J];中国哲学史;1999年02期
5 李霞;;庄禅自由观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6 郝勤;道教养生源流简论(上)[J];成都体院学报;198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平;晚唐五代道教修道变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生命哲学视角下道教养生的“学”与“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9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