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智圆儒佛关系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孤山智圆儒佛关系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孤山智圆是北宋初年天台佛学山外派的代表,同时也是宋代提倡儒佛合一理论的代表人物,研究智圆的思想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北宋时期天台佛学的义理,更深入的把握宋元以后中国佛学的走向,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北宋思想史的演变和新儒学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鉴于此,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山家山外之争的思想背景。山家山外之争是天台宗内部兴起的一场缘于教义正统性之争的义学运动,规模宏大,讨论的主题精深细致,在整个中国佛教思想史上都是罕见的。本文的中心人物智圆亦是山外派的代表人物,对于其思想的研究必须要置于山家山外甚至是整个宋代佛教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之下进行考察,所以有必要先从当时智圆所处的时代背景开始入手,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部分详细阐述孤山智圆的佛教思想及其对儒学的研究,,智圆的学术旨归终究是佛教义理,作为天台宗高僧,其对于天台佛学思想也是有独到的见解。针对山家所谓的正统,智圆不惧权威,屡次与山家知礼进行义理之辨。在儒学方面,智圆博览三典,深契三家义理,其思想乃源自儒释道之学说,尤得儒门之奥旨。智圆对《六经》以及古文运动都有深刻的体会。 第三部分深入剖析智圆的儒佛关系论。这也是本文中所要论述的重点内容。从智圆儒佛思想形成的思想背景入手,着重探讨智圆的儒佛关系论,从智圆的“三世因果报应论”、“心性论”以及对儒家《中庸》和佛教“中道义”的理解等几个方面着手来理解智圆的儒佛关系理论。 第四部分着重分析智圆与知礼、契嵩等儒佛关系论。通过与知礼、契嵩等儒佛关系思想的比较,着重凸显出智圆儒佛思想的特点。 第五部分主要说明智圆儒佛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通过对智圆儒佛思想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宋代天台佛教的义理,以及宋元以后佛教的走向。智圆在宋初多元文化发展与构建中所表现出的严肃的学术精神、出世的佛教追求、超脱的修行品质、坚定的天台立场以及悲天悯地的现世关怀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关键词】:智圆 山家山外 儒佛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1、引言8-13
- 1.1 孤山智圆生平与著述8-9
- 1.1.1 生平8
- 1.1.2 著述8-9
- 1.2 孤山智圆思想研究现状9-13
- 2 孤山智圆的佛教思想及其对儒学的研究13-22
- 2.1 山家山外之争13-16
- 2.2 智圆佛学思想的基础——心具论16-19
- 2.3 智圆对《六经》的研究以及对古文的态度19-22
- 3 孤山智圆的儒佛关系论22-39
- 3.1 智圆儒佛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22-23
- 3.2 “治心以释,修身以儒”的儒佛关系理论23-39
- 3.2.1 从智圆的“三世因果报应论”来看其儒佛关系23-28
- 3.2.2 从智圆的“心性论”来看其儒佛关系28-31
- 3.2.3 智圆对儒家“中庸”和佛教“中道义”的理解31-39
- 4 智圆儒佛关系论之特点——与知礼、契嵩等的比较39-52
- 4.1 智圆与知礼儒佛关系论之不同39-42
- 4.2 智圆与契嵩儒佛关系之不同42-52
- 4.2.1 契嵩“三教一致”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43-44
- 4.2.2 北宋契嵩的护法思想以及儒释互动44-46
- 4.2.3 智圆与契嵩的“名”与“实”之辩46-48
- 4.2.4 智圆与契嵩对《中庸》理解之不同48-52
- 5 孤山智圆儒佛关系思想的影响52-55
- 5.1 对宋代以后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52-54
- 5.1.1 对宋朝士大夫以及新儒学的兴起所产生的影响52-53
- 5.1.2 对宋代之后的佛教所产生的影响53-54
- 5.2 为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时代提供借鉴54-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59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承贵;二程的佛教观及其思想史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熊贵平;;“辟其道而敬其人”:曹端处理儒佛关系的新方法[J];学习月刊;2011年18期
3 乐胜奎;;六朝刘宋儒学探析——以颜延之、宗炳思想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张刚;;智儒佛关系思想辨析[J];五台山研究;2010年01期
5 班泰勇;;“儒佛关系与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6期
6 张刚;;儒佛关系与佛教孝道思想的中国化进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7 张刚;;儒佛关系与佛教孝道思想中国化进程[J];船山学刊;2009年04期
8 张刚;;张载之学与佛学[J];船山学刊;2007年02期
9 陈永革;;儒佛孝慈伦理之异同——以戒孝一致论为中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1期
10 陈永革;;马一浮的般若会及其“知性佛学”取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乔氏云英;;从《观音氏敬传》看越南佛教民间文化的特点[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士林;;走出人类的根本困惑:解决民族宗教冲突的专著问世——曹兴《民族宗教和谐关系密码:宗教相通性精神中国启示录》书评[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纪瑾;“我们仍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N];珠海特区报;2011年
2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张宏敏;叶适学术思想的历史内涵与现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聂士全;实相与慈悲[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杨锋兵;契嵩思想与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韶宇;智旭佛学易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廖济忠;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阮春晖;阳明后学现成良知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樝;孤山智圆儒佛关系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欧阳小建;籍儒家之言说佛家之理[D];山东大学;2012年
3 王慕飞;从匛益智旭《论语点睛》看其儒佛融通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付莉;契嵩《中庸解》与佛儒会通[D];海南大学;2012年
5 冯刘飞;憨山德清三教关系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6 胡勇;顿渐之争与朱陆之辩[D];中南大学;2010年
7 汪斌;宋恕的佛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鲁海军;志磐<佛祖统纪>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9 荆常宝;略论朱熹排佛[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孤山智圆儒佛关系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98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