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三自性理论演变初探
发布时间:2021-02-01 14:49
瑜伽行派是与中观学派并称的印度大乘佛教中的另一大学派,而瑜伽行派的学说也成为大乘佛教两大理论基础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唯识学。唯识学是佛教思想史上最为重要和深奥的理论之一,是具有高度组织与逻辑性的佛学思想体系,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邃的存有、心理、认知等理论,而在其系统化、精密化的理论体系中,三性三无性说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不同时期的唯识经典对三自性理论的表达与诠释不尽相同,其内涵如何逐步演变,应该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一大问题。这不仅是唯识学本身研究所必要的,也对理解佛教其他宗派的思想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解深密经》是法相宗与唯识宗所依的根本经典,它提出的诸如三自性三无性、阿赖耶识等唯识概念奠定了唯识的理论基础。《瑜伽师地论》亦是系统阐述大乘佛教唯识学的根本经典,此论中引用有除了《解深密经》序品之外的全部经文,两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而瑜伽行派的唯识理论是由《摄大乘论》始成体系化,作为一切大乘教说的基础。另外,《成唯识论》一般被公认为是唯识学说的集大成之著作,唯识学传来中国后,由于延续了小乘阿毗达摩注重名相概念整理分析的风格,又名法相唯识宗,《成唯识论》也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立宗的主要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 三自性理论的开端——《解深密经》与《瑜伽师地论》中的三自性理论
1.1 《解深密经》三自性理论的提出
1.1.1 三自性理论的基础定义
1.1.2 三自性理论的“眩翳喻”和“颇胝迦宝喻”
1.1.3 《解深密经》中的三无性说
1.2 《瑜伽师地论》中的三自性理论
2. 三自性理论的体系化——《摄大乘论》中的三自性理论
2.1 三自性理论的定义
2.1.1 三自性理论的略释与正释
2.1.2 别辨遍计所执性
2.1.3 《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与《摄大乘论》三自性理论的比较
2.2 三自性理论的譬喻
2.2.1 依他起性的八喻
2.2.2 依他起性的染净二分说
3. 三自性理论的集大成——《成唯识论》中的三自性理论
3.1 三自性理论的综合
3.1.1 能遍计、所遍计与遍计所执
3.1.2 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的非一非异
3.1.3 《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三自性理论的比较
3.2 三无性的密意说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唯识古学诸论之虚妄分别与三性义探析[J]. 杨东. 世界宗教研究. 2012(06)
[2]圆测对《解深密经》有无说之诠释[J]. 周贵华.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3]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之重要变化——《解深密经》与《成唯识论》三自性理论比较[J]. 林国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4]唯识三性说源流探微——兼评法相与唯识分宗说[J]. 孟领.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硕士论文
[1]唯识三性三无性思想研究[D]. 白静.云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12944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 三自性理论的开端——《解深密经》与《瑜伽师地论》中的三自性理论
1.1 《解深密经》三自性理论的提出
1.1.1 三自性理论的基础定义
1.1.2 三自性理论的“眩翳喻”和“颇胝迦宝喻”
1.1.3 《解深密经》中的三无性说
1.2 《瑜伽师地论》中的三自性理论
2. 三自性理论的体系化——《摄大乘论》中的三自性理论
2.1 三自性理论的定义
2.1.1 三自性理论的略释与正释
2.1.2 别辨遍计所执性
2.1.3 《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与《摄大乘论》三自性理论的比较
2.2 三自性理论的譬喻
2.2.1 依他起性的八喻
2.2.2 依他起性的染净二分说
3. 三自性理论的集大成——《成唯识论》中的三自性理论
3.1 三自性理论的综合
3.1.1 能遍计、所遍计与遍计所执
3.1.2 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的非一非异
3.1.3 《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三自性理论的比较
3.2 三无性的密意说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唯识古学诸论之虚妄分别与三性义探析[J]. 杨东. 世界宗教研究. 2012(06)
[2]圆测对《解深密经》有无说之诠释[J]. 周贵华.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3]唯识思想前后期价值取向之重要变化——《解深密经》与《成唯识论》三自性理论比较[J]. 林国良.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4]唯识三性说源流探微——兼评法相与唯识分宗说[J]. 孟领.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硕士论文
[1]唯识三性三无性思想研究[D]. 白静.云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12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1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