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意义的寻求—解读玛丽·道格拉斯的“格/群”文化理论

发布时间:2021-02-22 13:11
  本文主要介绍并分析了玛丽·道格拉斯的“洁”与“不洁”的理论、“格/群”文化理论,并尝试将作为社会类型划分工具的“格/群”文化理论用于对中国宗教类型划分中去。国内对玛丽·道格拉斯的研究,集中体现在对其“洁”与“不洁”理论的研究,而对“格/群”文化理论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并评析玛丽·道格拉斯的“格/群”文化理论显得尤为必要。作为一名天主教徒,玛丽·道格拉斯始终具有着对宗教研究的兴趣。通过对《利未记》的分析,玛丽·道格拉斯指出了被禁忌的食物都是那些破坏固有分类系统的食物,这些食物被视为是“恶”的和危险的。在玛丽·道格拉斯看来,这里的饮食规则就是一种标志,它使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上帝的唯一性、纯洁性和完美性。通过这些规则,圣洁有了实在的表现形式。禁忌有具有相对性和结构性。玛丽·道格拉斯认为,只有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中,并与整个社会思想结构发生关联的时候,禁忌才有意义。禁忌的结构性突出表现为禁忌在一定结构位秩中生存,而这一结构位秩与该社会的分类体系又密切相关。以上即是玛丽·道格拉斯关于“洁”与“不洁”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从宗教研究的兴趣而得出的理论成果,为后面“格/群”文...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框架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转折的年代——玛丽·道格拉斯所处的历史、社会、学术背景
    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第二节 二战后人类学的典范转换——学科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 研究对象的转换
        二、 研究内容的变迁
        三、 研究方法的更新
    第三节 二战前后社会人类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章 “荒谬”背后的秩序——打开宗教禁忌的意义之门
    第一节 对分类的重视
        一、 涂尔干和莫斯等的影响
        二、 天主教传统对玛丽·道格拉斯的思想影响
        三、 玛丽·道格拉斯的分类观念
    第二节 禁忌:分类不明确
        一、 对《利未记》的分析
        二、 仪式性的不洁
        三、 禁忌的相对性与结构性
        四、 研究背后的动机
    第三节 禁忌:对无序的规诫
        一、 禁忌:对无序事物的规定
        二、 禁忌:既具有力量又危险
        三、 禁忌的意义:使无序看起来有序
    第四节 遗留的问题
第四章 超越宗教研究:玛丽·道格拉斯的“格/群”文化理论
    第一节 “格/群”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对遗留问题的探讨:从重申仪式重要性入手
        二、 伯恩斯坦结构语言学的启发
        三、 “格”、“群”向度的内涵及四种社会类型的划分
    第二节 “格/群”文化理论的检验
    第三节 对“格/群”文化理论的质疑
        一、 对“格”、“群”向度的质疑
        二、 对文化类型的质疑
        三、 对其适用范围的讨论
    第四节 “格/群”文化理论之我见
        一、 关于“格”与“群”
        二、 关于文化类型
        三、 关于其适用范围
        四、 小结
第五章 “格/群”文化理论对中国宗教研究的启示
    第一节 对传统宗教类型划分的回顾
    第二节 以“格/群”文化理论划分中国宗教类型
        一、 强群弱格宗教类型
        二、 强群强格宗教类型
        三、 弱群弱格宗教类型
        四、 弱群强格宗教类型
    第三节 对四种宗教类型的比较分析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玛丽·道格拉斯生平简表
    2、玛丽·道格拉斯著作年表
致谢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教育与道德规范——对康德与涂尔干道德理论的反思[J]. 康永久.  教育学报. 2009(06)
[2]转型期中国社会的风险意识及其培育研究[J]. 鲍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3]风险规制过程合法性之证成——以公众和专家的风险知识运用为视角[J]. 戚建刚.  法商研究. 2009(05)
[4]我国行政性公共财产管理模式选择分析——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J]. 王晓玲.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09)
[5]复兴中的政治文化——维尔达夫斯基的文化模式理论浅析[J]. 杨绘荣.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4)
[6]何为人类学的宗教研究?——埃文斯·普理查德宗教人类学著作述评[J]. 刘琪.  西北民族研究. 2009(03)
[7]风险社会: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全新课题[J]. 方世南,齐立广.  学习论坛. 2009(08)
[8]全球化视域中的风险治理[J]. 张文生,冯志宏.  甘肃社会科学. 2009(04)
[9]政治文化复兴中的文化模式理论[J]. 杨绘荣.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离婚:一项社会学视角的思考[J]. 陈雯.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9(04)

博士论文
[1]“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 汪德宁.上海师范大学 2008
[2]宗教的社会功能[D]. 罗惠翾.中央民族大学 2005
[3]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D]. 彭兆荣.四川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社会、身体象征与宇宙观——读《自然象征》兼评两个版本的差异[D]. 赵金虎.中央民族大学 2010
[2]斯图亚特·霍尔与“文化研究”的符号学路径探析[D]. 向华江.江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46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46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d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