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口头文学与白莲教
发布时间:2017-04-14 15:15
本文关键词:武当山口头文学与白莲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武当山口头文学中白莲教起义的流传轨迹,从对比分析中,了解其传承、开发情况,进而提出抢救与保护武当山民间口头文学的紧迫感与重要性。 本文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探究白莲教历史渊源入手,全面考证白莲教在武当山地区活动的文献记载,从史书、地方志的记载中深入了解清嘉庆元年至九年(1796—1804)襄阳白莲教起义军在武当山一带的活动情况。第二部分是关于武当山口头文学对白莲教传承情况的调查报告。笔者通过对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伍家沟故事村、官山镇吕家河民歌村和郧西县槐树乡王聪儿牺牲地三个主要地点的调查,基本弄清了武当山民间传说和武当民歌对白莲教历史的传承状况。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武当山口头文学对白莲教历史真实反映的一面和艺术加工及虚构的一面。将考察中所采录的第一手资料与有关史料记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辨析口头文学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是真实的传承,还是艺术的加工。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武当山口头文学的传承、开发与保护问题。1、传承渠道。武当山口头文学主要分社会传承和家族传承两类。社会传承分风俗传承、节日传承、文艺传承和工役传承四个渠道;家族传承又分父系、母系及姻亲传承三类。2、调查思考。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口头文学的社会背景发生了重大转变,武当山民间口头文学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所以加强抢救与保护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3、开发与保护办法。进行深入全面的挖掘,搜集珍贵的录音和文字资料,尽快采录民俗事象,保留有关实物,举办民间文化活动,不断扩大知名度,使其成为旅游资源之一,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关键词】:白莲教 口头文学 武当山 传承 调查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I207.7;B989
【目录】:
- 内容提要3-4
- 英文摘要4-7
- 壹 武当山口头文学概况7-8
- 贰 白莲教历史文献记载8-13
- 一、 白莲教历史渊源考证8-9
- 二、 白莲教在武当山地区活动的文献记载9-13
- 叁 武当山口头文学对白莲教传承情况调查报告13-24
- 一、 调查地点1: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伍家沟民间故事村13-19
- 二、 调查地点2: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民歌村19-21
- 三、 调查地点3:郧西县槐树乡——王聪儿牺牲地21-24
- 肆 武当山口头文学如何反映白莲教24-31
- 一、 与历史真实一致的一面24-29
- 二、 艺术加工及虚构的一面29-31
- 伍 武当山口头文学的传承、开发与保护31-36
- 一、 武当山口头文学的传播渠道31-32
- 二、 笔者的调查思考32-34
- 三、 武当山口头文学的开发与保护34-36
- 注释36-38
- 参考文献38-39
- 附录39-4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贤玉;杨荣广;;武当山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武当山口头文学与白莲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6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