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敦煌阴氏家族与莫高窟阴家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2:05

  本文关键词:敦煌阴氏家族与莫高窟阴家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敦煌阴氏家族由迁徙中原内地的移民而构成,其家族源自南阳新野,先迁徙到始平、武威,而后迁徙至敦煌的。前凉张轨统治敦煌时期,家族势力开始不断膨胀,阴氏家族在武威、敦煌得到发展,张俊时期遭到打击,阴澹弟鉴被杀,阴澹回到敦煌,阴氏家族在北朝前期销声匿迹。 阴氏家族再次出现在莫高窟第285窟,阴安归等阴氏家族供养人绘制于莫高窟第285窟的北壁。由于阴氏家族与粟特史氏通婚,粟特人善于经营商业,这就使阴氏家族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在政治上又紧随当地的统治者,使其地位得以恢复。阴氏家族积极参与佛教活动,并作为主要的赞助人之一参加开凿了莫高窟第285窟的营建。 唐代是阴氏家族的鼎盛时期,此时活动在敦煌的阴氏家族主要是阴稠和阴祖家族。特别是在武周时期,阴氏家族表现的最为活跃。他们积极加入到为武则天称帝造大像、献祥瑞的行列之中。阴氏家族的逢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给其家族也带来莫大的荣耀。根据《敦煌名族志》记载,武周到开元时期,阴氏家族中官居三品的有两位,四品的有四位,大多都实任武职,且在沙州、瓜洲、泯州等地任职。在这期间升迁最快的莫过于向武则天献祥瑞五色鸟和白狼的阴嗣鉴和阴守忠二人。 阴氏家族持续发展,一直是敦煌历史上最重要的世家大族之一,不管是吐蕃占领敦煌时期,还是归义军统治敦煌时期。到晚唐时期,张承奉建立金山汉国,阴氏家族成为名副其实的母族。 敦煌莫高窟属于家庙窟性质的阴家窟有莫高窟第321、217、231、138窟,分别开凿于唐代的各个时期。武周时期,阴守忠及其家族成员为了逢迎武则天称帝,既献祥瑞白狼又开凿第321窟。之后,阴嗣瑗等又开凿第217窟并在南壁绘制新出现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吐蕃统治敦煌时期,阴嘉政为了其去世的父母而开凿第231窟。晚唐归义军时期,最为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的母族,阴氏家族中的阴季丰参与了张承奉重新夺权的斗争,并被任命为凉州防御使,为了庆祝,开窟第138窟。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79.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序论7-11
  • 第一节 研究简史7-9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9-11
  • 第二章 隋代以前的敦煌阴氏与莫高窟11-21
  • 第一节:敦煌阴氏族源考异11-15
  • 第二节 隋代以前敦煌阴氏在敦煌莫高窟的营建15-21
  • 第三章 唐代前期敦煌阴氏的发展与莫高窟的营建21-55
  • 第一节:阴氏家族在莫高窟的开窟情况21-47
  • 第二节:阴氏家族在敦煌崛起及其原因探析47-55
  • 第四章 吐蕃占领敦煌时期的阴氏与阴家窟的开凿55-67
  • 第一节:吐蕃对敦煌的统治及敦煌世家大族的应对55-63
  • 第二节:《阴处士碑》及莫高窟第231窟的相关问题探究63-67
  • 第五章 归义军时期的敦煌阴氏与莫高窟的营建67-80
  • 第一节 敦煌阴氏与归义军政权67-71
  • 第二节 阴氏家族开凿第138窟的相关问题71-80
  • 第六章 余论80-83
  • 第一节 敦煌阴氏家族的衰落80-81
  • 第二节 小结81-83
  • 参考文献83-89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89-90
  • 后记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1967年 樊锦诗 和敦煌一起慢慢地变老[J];当代劳模;2011年07期

2 仲垣;;共同守护[J];金融博览;2011年09期

3 汤黎敏;;重走丝路,触摸历史的脉搏[J];风景名胜;2011年07期

4 肖媛;;试论莫高窟彩塑与壁画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李江;;敦煌莫高窟清代及民国时期窟檐研究[J];敦煌研究;2011年02期

6 赵晓星;;莫高窟第9窟“嵩山神送明堂殿应图”考[J];敦煌研究;2011年03期

7 施萍婷;范泉;;关于莫高窟第217窟南壁壁画的思考[J];敦煌研究;2011年02期

8 沙武田;;《百年敦煌学:历史·现状·趋势》读后[J];敦煌研究;2011年03期

9 缎苏;;敦煌,历史的飞沙和断壁[J];黄金时代;2004年09期

10 王策;;北齐徐显秀墓室壁画与莫高窟隋唐之际画风的异同[J];美与时代(中);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应存;;敦煌佛教医方的研究价值探析[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沙武田;;莫高窟第138窟智惠性供养像再探——兼谈与第138窟研究相关的几个问题[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潘}\兹;;敦煌艺术简介[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4 潘春辉;;北周武帝灭佛莫高窟幸免原因蠡测[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柴剑虹;;论“常书鸿精神”[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6 范宇权;苏伯民;李燕飞;陈兴国;胡之德;;敦煌石窟白色灰泥地仗壁画技术的初步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敖特根;;莫高窟北区出土蒙古文残文书B119:7[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常沙娜;;尘封不住的回忆——重读父亲的画作[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9 常书鸿;;敦煌艺术的源流与内容[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10 张二科;曹军骥;王旭东;张国彬;张正模;杜娜;沈振兴;;敦煌莫高窟室内外空气质量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吴红艳 张维贤 张晓亮;保护莫高窟又有大举动[N];酒泉日报;2008年

2 殷春永 张春生;莫高窟史上最大保护利用工程开工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记者 张革文;莫高窟主要窟区将获全覆盖保护[N];甘肃日报;2009年

4 张自智 梁文新;建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N];甘肃经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曾向荣;“虚拟莫高窟”上马引发争议[N];广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谢志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专题报道莫高窟[N];甘肃日报;2010年

7 朝格图;莫高窟“手术中”[N];南方周末;2010年

8 ;陈光标:呼吁企业家为保护莫高窟献爱心[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马玉玲 李勇锋 王斌银;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获批[N];酒泉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宜秀萍;莫高窟的春天[N];甘肃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星;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密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陈大为;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石小英;8至10世纪敦煌尼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党燕妮;晚唐五代宋初敦煌民间佛教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王中旭;阴嘉政窟[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6 陈菊霞;敦煌翟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谢瑾;中国古代箜篌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李建隆;敦煌壁画中的乐舞演出与演出空间[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9 黄骏;唐代敦煌壁画人物风格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

10 张元林;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艺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景峰;敦煌阴氏家族与莫高窟阴家窟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陈晓红;论敦煌佛教愿文类型及其文学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祥伟;九、十世纪敦煌佛教的民间社会关怀[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琛;唐代前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鞋履形制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5 范婷婷;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85窟供养人像服饰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6 冯涛;敦煌莫高窟供水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师娟;莫高窟艺术中“飞天”的本土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8 杨小斌;莫高窟隋唐壁画的色彩及情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月宁;敦煌莫高窟彩塑装饰配件三维再现艺术[D];东华大学;2005年

10 刘琴;敦煌大泉河水环境特征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敦煌阴氏家族与莫高窟阴家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9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c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