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犹太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6:04

  本文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美国犹太社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对于美国犹太社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它不但摧毁了早期犹太移民及其后裔在美国建立的经济基础,还对第三次大移民到达美国的东欧犹太移民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由经济危机引发的美国反犹浪潮、信仰缺失、文化失落等问题,对犹太社会的政治、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造成了全方位的冲击,这些因素迫使美国犹太社会团结新移民和早期移民共同应对生存环境的变化。 在30年代,美国犹太“亚经济”圈的形成为犹太人参政、犹太复国主义的发展、宗教方面的改革以及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30年代也是犹太社会参与美国政治领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在经济、舆论等方面的保障下积极投身美国政治,并影响罗斯福政府以及美国移民政策;面对着整个美国宗教界面临的世俗化压力,,犹太教会加强了与主流宗教关系的调整,宗教间的宽容很大程度上使犹太人在美国生存和发展成为可能,五天工作制等使得美国犹太教的地位得以巩固;把美国看作是新的“犹太之家”的犹太人在不断强化“美国意识”的同时,精神期望的逐渐挫败使其回归民族文化,在二战后重新建立了他们的民族国家。 迫于各种生存压力,30年代的美国犹太社会开始了他们的重大转变,这些转变不仅使战后犹太社会在美国的经济地位迅速提高,而且他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传统也得以发扬光大,犹太政治集团开始参与和影响美国国家政策;对犹太人遭受大屠杀的人道主义同情改变了犹太社会的生存环境,促使犹太社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文化和民族认同感的崛起促进了犹太文化在美国战后的复兴;犹太教地位持续上升,成为美国三大宗教共同体之一。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犹太社会所经历的一个社会转型期,它带给美国犹太社会的不只是沮丧和失望,更为其适应美国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生存经验。
【关键词】:美国 犹太社会 30年代 转变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8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8
  • (一) 研究意义10-12
  • (二) 研究现状12-18
  • 一、 经济危机与美国犹太社会18-24
  • (一) 遭到重创的犹太经济18-19
  • (二) 反犹浪潮的兴起19-20
  • (三) 世俗化和宗教疏离对犹太社会的压力20-22
  • (四) 遭遇挫折的犹太社会政治行为22-24
  • 二、 30 年代美国犹太社会的经济复苏和转变24-32
  • (一) 职业结构的改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24-27
  • 1. 1930 年代美国犹太高等教育的发展25
  • 2. 美国犹太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25-27
  • (二) 美国犹太社会内部“亚经济”圈的形成27-28
  • (三) 经济资源作用的转变28-32
  • 三、 政治参与热情的提高32-43
  • (一) 从社区到“新政”32-37
  • 1. 30 年代的犹太社区参政现象32-36
  • 2. 罗斯福新政中的犹太人36-37
  • (二) 大屠杀引发的民族认同37-41
  • 1. 全国性犹太组织的出现38-39
  • 2. 对美国反犹主义和孤立主义的畏惧转向抗争39-40
  • 3. 从依赖到利用,对罗斯福态度的转变40
  • 4. 反纳粹的宣传改变40-41
  • (三) 犹太社会对美国移民政策的影响41-43
  • 四、 美国犹太教的转变43-55
  • (一) 美国犹太教的地位的变化43-47
  • 1. 世俗化对犹太性的压力43-45
  • 2. 教会政治化的转变45-46
  • 3. 与主流宗教关系转变46
  • 4. 五天工作制等引发的地位转变46-47
  • (二) 美国犹太教派的改革47-52
  • 1. 改革派在民族主义和犹太教仪式上的转变48-50
  • 2. 失去正统地位的正统派50
  • 3. 出于改革和正统之间的保守派50-51
  • 4. 重建派的宽容51-52
  • (三) 宗教发展在慈善事业上的体现52-55
  • 1. 与犹太教密切联系的犹太慈善事业52
  • 2. 迅速发展的慈善事业52-55
  • 五、 精神文化领域的转变55-59
  • (一) 对“美国意识”和身份认同的态度加速文化融合55-56
  • (二) 精神期望的挫败使其回归民族文化56-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强伟;;试论犹太教的“人格神”上帝——以《摩西五经》为中心[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张勇;;犹太教与犹太人沉重历史的关系溯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胡浩;;犹太人:追求公义的民族[J];博览群书;2011年08期

4 范芊婀;;中国、日本、希伯莱创世神话比较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张平;;情理二分[J];中国企业家;2011年17期

6 陈文安;;论迈蒙尼德在《迷途指津》中的否定性谓词理论[J];学习月刊;2011年10期

7 张礼刚;;哈斯卡拉启蒙运动[J];博览群书;2011年08期

8 张平;;为上天而争辩[J];中国企业家;2011年16期

9 冯基华;;独特的岛民文化[J];博览群书;2011年08期

10 焦玉琴;;中古欧洲三大一神教之间的紧张与互动[J];民族论坛;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平;;与神共在——海舍尔犹太教圣经观述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王军;;开放的城市 包容的宗教——哈尔滨宗教散论[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杨军;;早期基督教的形成——以保罗对犹太教律法的论说为中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苏巧燕;;美国犹太小说《光之书》中的二项对立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陆丽青;;西方少数民族的宗教[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6 徐伯勇;;开封犹太人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7 刘平;;圣化时间:超越现代性的时间建筑学——海舍尔安息日思想述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8 刘晓丹;;浅析犹太民族凝聚力的构成要素[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韩剑英;;论以巴冲突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10 吕涵;;逃脱与探寻——新心理分析学下的《光之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流亡多难两千年 回归兴邦六十载[N];光明日报;2008年

3 傅有德;传统与现代之间:犹太文化的经验与启示[N];解放日报;2007年

4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强组织型宗教与欧洲的政教冲突[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黄伟忠 蔡军;Kosher概念食品值得研究和关注[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6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兰克;能把菜园搬到空中吗[N];科技日报;2000年

7 王汉;罗伯特·奥曼:哲人气质平常心[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8 曹俊杰;被缚的耶路撒冷[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齐晓东;跨宗教的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魏德东;宗教的生态关注[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忠;犹太教复国主义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潘卫;美国犹太人(1920-1950年)[D];复旦大学;2008年

3 邱文平;犹太人早期上帝观念的历史演变[D];复旦大学;2006年

4 魏啸飞;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磊;信仰与理性的汇融——斐洛思想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唐立新;现代美国犹太政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徐晓冬;论斐洛的伦理神学及其核心概念自然律解析[D];复旦大学;2008年

8 赵同生;理性视域中的神人关系[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娴;种族的记忆,文学的救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丽艳;多克托罗小说犹太主题的发展轨迹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丽;20世纪30年代美国犹太社会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张雪丽;马丁·布伯的犹太教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樊丽燕;论大马士革事件[D];南京大学;2012年

4 白丹;论圣经犹太教之爱的观念[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永;圣经犹太教的公正观[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柏红;论犹太教经济伦理对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价值[D];河北大学;2011年

7 陕劲松;犹太教传统伦理思想浅析[D];山西大学;2003年

8 严学玉;犹太小人物寻求家园及其痛苦的历程[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郭铭;拯救与被拯救——浅析马拉穆德的小说《店员》[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张德金;试论美国犹太会堂的演变[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美国犹太社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12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d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