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念美昔绕坚赞大师
本文关键词:初论念美昔绕坚赞大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藏文化从文化发展史角度来看曾经历苯教祖师辛饶米沃切时期、松赞干布时期和宗喀巴时期等三大文化繁荣时期。有点不同的是前两个时期是藏族固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碰撞、吸收而促进藏族文化发展。而宗喀巴时期,藏文化通过自身内部的重新整合,出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景象。在学界曾有不少学者对宗喀巴大师等藏传佛教文化角度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文化现象。但至今学界还没有或几乎很少从这一时期的雍忠苯教角度研究宗喀巴时期的文化现象。基于雍忠苯教是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换个角度去分析当时文化繁荣景象,命《初论念美昔绕坚赞大师》为硕士毕业论文。 本论文由念美昔绕坚赞的生平研究、著作评论、对之后雍忠苯教的影响三部分构成。提出念美昔绕坚赞大师顺应藏传佛教发展趋势,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修验证,重新整合雍忠苯教文化自身结构,完善了苯教理论体系,实现了苯教的历史性跨越。认为念美昔绕坚赞是位成功的雍忠苯教文化改组人士。 第一部分:研究念美昔绕坚赞大师的生平。提出大师诞生于苯教文化底蕴浓厚的嘉荣之地等诸多外因和多年如一日跟随叶如温萨卡第十八个大师仁青洛珠等方面的内因。分析念美大师建寺立规寺的因缘。 第二部分:介绍和研究念美大师的著作。重点分析念美大师经典之作五部妙灯论即量学妙灯论(tshdma rnm vfyed vphrul gyi sgron me)、地道妙灯论(sa lm rnm vfyed vphrul gyi sgron me)、律释妙灯论(vgul vgrelvphrul gyi sgron me)、库释妙灯论(mdzod phrul gyi sgron me)密宗妙灯论(gsng don rnm vfyed vphrul gyi sgronme)。研究五部大论的特点,定位五部妙灯论在苯教文化中的地位。提出念美大师重点讲究哲学五部大论是顺应藏传佛教文化发展趋势的佐证;是潜心研究《苯教甘珠儿》和历代苯教大师经典著作的佐证;是重新改组雍忠苯教自身结构的佐证。 第三部分:分析念美大师对之后苯教的影响。一是自念美大师之后本教寺庙出现了清规寺庙,实现了寺庙堪布制。二是制定考取格西制,完善了苯教寺庙教育体系。三是念美大师之后苯教重新立足于后藏。四是传承雍忠苯教原有的重要特点。 总而言之,在藏传佛教的文化环境中,由于念美大师巧妙地整合雍忠苯教文化,重新改组自身内部结构,雍忠苯教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独具曼日风格的新派苯教,出现了传承曼日新派的热拉雍忠林寺和卡纳寺。曼日寺逐渐成为雍忠苯教的修习首选地,新曼日新派苯教影响整个雍忠苯教。历史证明念美昔绕坚赞对苯教文化的整合是正确的,实践证明念美昔绕坚赞是成功的文化改组人士。
【关键词】:念美昔绕坚赞 生平 著作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9
【目录】:
- 外文摘要3-5
- 内容摘要5-7
- 目录7-11
- 正文11-144
- 参考文献144-155
- 附录155-1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萍;;论宗教对西藏天葬习俗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2 和晓蓉;;宗教和谐视角中的西藏佛苯关系浅析[J];思想战线;2010年02期
3 廖方容;;佛光初渐雪域高原——浅析佛教7世纪传入西藏的文化契机[J];大众文艺;2010年11期
4 ;论点摘编[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6年06期
5 陈东;;藏区边缘的宗教:雅安硗碛藏族乡宗教调查[J];西藏研究;2008年02期
6 俞春荣;;试论藏传佛教的特点[J];丝绸之路;2010年20期
7 吴琴峰;;赤松德赞时期佛教在藏区的本土化[J];学理论;2011年02期
8 阿旺加措;;苯教和藏传佛教之关系概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俞春荣;;藏传佛教复兴的社会原因初探[J];丝绸之路;2009年16期
10 嘉雍群培;藏族宗教乐舞的形成及发展[J];中国音乐学;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传力;边普;;藏传佛教与拉萨城市转经道空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亚莎;;藏传佛教“佛鹏”源流考——青藏高原Khyung图形的演变脉络[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班班多杰;;为道、为学、为器——简论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关系[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4 班班多杰;扎洛;周拉;孙悟湖;;近年来藏族宗教生活中出现的若干新现象[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5 曹学文;;藏传佛教在炳灵寺发展之述评[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楠;;五台山与藏传佛教[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郎维伟;;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觉姆现状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郎维伟;;试论康藏文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纪念任乃强先生而作[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9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佟德富;;融十明精粹于一炉的藏文化巨著——热烈欢呼《雪域十明精粹大全》出版[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凯 霍娜 边巴次仁;苯教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李凯 霍娜 边巴次仁;西藏苯教得到传承和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6年
3 程德美;丹斗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记者 刘铁军 通讯员 车满宝;陇南藏族地区首次发现手写苯教文献[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记者 陈宗立;古藏文珍稀手写 苯教文献惊现甘肃[N];光明日报;2010年
6 魏冬 西藏民族学院;宗喀巴:藏传佛教的改革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钱荣;青海上亿元保护藏传佛教古寺[N];西部时报;2008年
8 青海社科院藏学研究所研究生 旦正加;话说藏历年[N];青海日报;2009年
9 广言;格西——藏传佛教教育体系的缩影[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石山;“佛教领袖”为何屡屡犯戒背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扎巴;苯教神话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张屹;吐蕃时期藏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马宁;藏汉结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4 孙林;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6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南加才让;玛尔巴译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刀吉仁青;藏传佛教文献中的佛性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达顿珠;初论念美昔绕坚赞大师[D];西藏大学;2013年
2 马春晖;论苯教和藏传佛教对高原藏族生态文化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天赐;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苯教旺加寺诵经音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完秀华科加;古代苯教卵生观研究[D];西藏大学;2011年
5 仁青加;论雍仲苯教大藏经版本的由来[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德却卓玛;试论宗喀巴大师对格鲁派寺院教育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喻长海;宗喀巴与吉藏的中观思想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徐东明;宗喀巴中观哲学思想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8年
9 陈霓;汉传佛教音乐与藏传佛教音乐之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10 供邱泽仁;论尼姑在苯教中的地位及其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初论念美昔绕坚赞大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1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