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现代转型的发展路向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1-06-16 21:14
禅宗在近代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在佛教自身革除旧弊以求发展的逻辑要求下,凭借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等固有思想蕴含的理性精神和人文价值,通过教内外的努力与作用,在传统丛林模式的基础上呈现出世俗化、生活化、教团化、学术化等几种新的发展路向,它们彼此关联又各具特色。总结和反思禅宗现代转型的这些发展路向,可以为探索佛教在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文章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2019,39(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背景及原因
二、路向及特征
(一)世俗化
(二)生活化
(三)教团化
(四)学术化
三、思考及启示
(一)神圣与世俗兼顾,回归神圣
(二)信解与行证并重,强化戒律
(三)研究与弘传并行,方法自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禅宗现代转型的原因与未来[J]. 圣凯. 中国宗教. 2012(04)
[2]新时期佛教的发展与道风建设[J]. 麻天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3]生活禅的理念与社会价值[J]. 净慧. 河北学刊. 2011(04)
[4]对当前人间佛教发展的若干问题之反思[J]. 洪修平. 宗教学研究. 2011(01)
[5]胡适的佛教文化观及其学术史意义[J]. 何建明. 世界宗教研究. 2010(02)
[6]中国现代佛学发展的四个路向[J]. 景海峰. 社会科学战线. 2009(10)
[7]“人间佛教”转型与禅宗在中国近现代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J]. 印顺. 五台山研究. 2008(03)
[8]民国时期的佛教报纸——《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报纸)》序言[J]. 黄夏年. 法音. 2008(07)
[9]人间佛教与佛法的出世间修证[J]. 陈兵. 法音. 2004(08)
[10]从太虚的“人间佛教”展望新世纪的中国佛教[J]. 潘桂明. 世界宗教研究. 2000(02)
本文编号:3233805
【文章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2019,39(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背景及原因
二、路向及特征
(一)世俗化
(二)生活化
(三)教团化
(四)学术化
三、思考及启示
(一)神圣与世俗兼顾,回归神圣
(二)信解与行证并重,强化戒律
(三)研究与弘传并行,方法自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禅宗现代转型的原因与未来[J]. 圣凯. 中国宗教. 2012(04)
[2]新时期佛教的发展与道风建设[J]. 麻天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4)
[3]生活禅的理念与社会价值[J]. 净慧. 河北学刊. 2011(04)
[4]对当前人间佛教发展的若干问题之反思[J]. 洪修平. 宗教学研究. 2011(01)
[5]胡适的佛教文化观及其学术史意义[J]. 何建明. 世界宗教研究. 2010(02)
[6]中国现代佛学发展的四个路向[J]. 景海峰. 社会科学战线. 2009(10)
[7]“人间佛教”转型与禅宗在中国近现代佛教中的地位和作用[J]. 印顺. 五台山研究. 2008(03)
[8]民国时期的佛教报纸——《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报纸)》序言[J]. 黄夏年. 法音. 2008(07)
[9]人间佛教与佛法的出世间修证[J]. 陈兵. 法音. 2004(08)
[10]从太虚的“人间佛教”展望新世纪的中国佛教[J]. 潘桂明. 世界宗教研究. 2000(02)
本文编号:3233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3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