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彝族《指路经》的崇生意识——兼论彝汉“终极关怀”的共融性

发布时间:2021-06-21 07:16
  彝文《指路经》作为彝族同胞的"圣经",其崇生意识最终指向生命永生。这种永生的生命美学观,突出表征为"生"本身就是美。《指路经》之于生命永生的安顿形式原仅指对三魂,尤其是归往祖界之魂的妥善安置,以实现生死两安,后因生产力逐步发展,思维意识不断提高的同时,又展开了文化的交往共融,继而拓展出死亡理性化、自然合一、投胎转世等观念。这些观念中,汉化倾向已然呈现,其最为鲜明的表现是去往祖界生活的亡者开始拥有"转生"观念,并出现汉化佛教同中国传统汉文化审判等文化因子交合一体的文化现象。文化的交往与融合促成了彝族文化与儒、释、道终极关怀思想的共融,《指路经》亦成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典型例证。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什么是《指路经》
    (一)广狭义“指路经”
    (二)《指路经》产生的时间
    (三)《指路经》的内容
    (四)《指路经》的受众对象
二、《指路经》的崇生意识
    (一)送灵归祖:“祖界”的灵魂安顿
    (二)死亡理性化:追求“生”的日月同辉
    (三)与自然合一:万物共在的生生不息
三、《指路经》崇生意识的汉化特征
    (一)汉化特征之投胎转世
    (二)汉化特征之阎龙王审判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象征人类学视野下的彝族丧葬仪式研究——以威宁县浆子林村为例[J]. 余舒.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3)
[2]唐代小说中的阎罗王——印度地狱神的中国化[J]. 范军.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3]从“地府”到“地狱”——论魏晋南北朝鬼话中冥界观念的演变[J]. 韦凤娟.  文学遗产. 2007(01)
[4]论凉山彝族的魂鬼崇拜观念[J]. 蔡富莲.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S3)
[5]彝族的水崇拜[J]. 蔡富莲.  贵州民族研究. 1997(02)
[6]中国哲学关于终极关怀的思想[J]. 张岱年.  道德与文明. 1993(04)

博士论文
[1]汉化佛教空间的“象”与“教”[D]. 王迪.天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40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40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0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