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居士佛教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20:02

  本文关键词:居士佛教伦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佛教自两汉来到中土,到唐宋时期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化过程。而基督教在历史上前后四次传到中土,,进展不大。两者相比,佛教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佛教有居士的支持。潘桂明认为,居士在政治上展开各种形式的护法活动,经济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还开展各种学术性活动,来接受、改造、发展佛教教义、思想学说。 有关居士生平事迹以及佛教活动,主要记载于居士传,如彭绍升的《居士传》、《善女人传》,陶明潜的《先觉集》,圆信、郭凝之的《先觉宗乘》、《优婆夷志》,朱时恩的《居士分灯录》,心泰的《佛法金汤编》、复树芳的《名公法喜志》等。在弘教著述中对居士事迹也有论述,如《弘明集》、《广弘明集》等。 有关中国居士佛教的研究,有的学者以断代的居士佛教思潮为中心,如郭绍林的《唐代士大夫与佛教》(河南大学出版社)、张圣严《明末中国佛教的研究》(山喜房佛书林)、刘成有的《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2002)、黄志强等人的《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与刘本类似。有的学者从文化史的角度,研究文人士大夫与个别佛教宗派的关系,如孙吕武的《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葛兆光的《禅宗与中国文化》(广海人民出版社)。有的学者从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客维视角对居士佛教作全面的、系统的历史性研究,如潘桂明的《中国居士佛教史》(2000)。 有关居士方面的论文大多偏重于从历史角度论述,潘桂明的《居士佛教源流谈》(复旦学报,1990年第一期,53页)、《居士、居士佛教及其源流》(佛学研究1998,358页)、《中国居士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佛学研究1999,23页),谭伟的《中国居士佛教之历史与未来》(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128页)等。此外佛日的《近现代居士佛教》(法音论坛,23页)、常正的《“居士佛教”刍议》(法音论坛,13页)争论居士与僧侣孰高孰低,也没有出这个范围。 有关居士佛教伦理思想方面的专著不多。张怀承的《无我与涅i茫悍鸾搪桌淼赖戮狻

本文编号:331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1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d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