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维摩诘经》不思议解脱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12:19

  本文关键词:《维摩诘经》不思议解脱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维摩诘经》在佛教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据《维摩诘经》的阐述来看,本经核心思想在“不思议解脱”。而不思议解脱思想,多用于论述个体如何成就圆满智慧。鉴于此,笔者论文内容如下。 首先,梳理《维摩诘经》及不思议解脱之源流、主旨,对论文的研究对象作一个概略了解。具体为:《维摩诘经》的译本注本、产生背景及其内容主旨问题;《维摩诘经》与“不思议解脱思想”的关系;不思议解脱在原始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中国佛教时期的相关表达;《维摩诘经》中不思议解脱的本体论、境界论、方法论三种意义。 其次,论述不思议解脱思想之生命存在观。依据不思议解脱的本体论意义可知,此“生命存在”实际上是整个解脱思想的出发点及解脱的终极目标。故而,需从生命之构成,生命之超越依据,生命解脱的理想境界三个维度来看待该问题。从佛教背景来看,,生命因“思议”而生成,而最能体现“思议而生”者又集中于“十二因缘”“六道轮回”二说。至于生命超越的依据,实际上可分为二,一是“不思议体”的存在,二是解脱方法模式的存在,缺一不可。而不思议解脱思想中的生命理想境界,可集中在福慧双修和净土思想两点上。《维摩经》强调:福慧双修,也就是既有世间福报又有圆满如来智慧功德;净土,“心净则佛土净”,言下之意,不思议视角中,生命因“心净”而展现出理想的智慧境界。 再次,探讨如何达到“不思议解脱”境界。涉及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关于“不思议”是否能作为一种修行方法的争论。第二,依据《维摩诘经》中所说的“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将不思议解脱当做一种法门并详细分析其要点。 在论文的最后,进行不思议解脱思想和现代社会的对接探讨。内容集中在不思议解脱的生命价值观对现代伦理价值体系重建的启示,以及不思议解脱思想对现代人身心医疗护理作用的借鉴上。从而,真正体现出不思议解脱思想超越古今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维摩诘 《维摩诘经》 不思议解脱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引言8-11
  • 1 《维摩诘经》及不思议解脱之源流、主旨11-24
  • 1.1 《维摩诘经》的基本情况11-14
  • 1.1.1 《维摩诘经》译本、注本及产生背景11-12
  • 1.1.2 《维摩诘经》的内容及旨要12-14
  • 1.2 不思议解脱的发展概略14-19
  • 1.2.1 从原始佛教时期部分经典看15-16
  • 1.2.2 从印度大乘佛教时期部分经典看16-18
  • 1.2.3 从中国佛教时期看18-19
  • 1.3 不思议解脱三种义19-24
  • 1.3.1 本体论意义20-21
  • 1.3.2 境界论意义21-22
  • 1.3.3 方法论意义22-24
  • 2 不思议解脱之生命存在观24-37
  • 2.1 不思议解脱视野下生命之形成24-28
  • 2.1.1 因果轮回说24-26
  • 2.1.2 十二因缘说26-28
  • 2.2 不思议解脱中生命超越之根本依据28-32
  • 2.2.1 “不思议体”的根本性存在28-30
  • 2.2.2 建立在中道思想上的解脱思维30-32
  • 2.3 不思议解脱中生命存在之理想境界32-37
  • 2.3.1 福慧双修:证如来智慧德相32-34
  • 2.3.2 住于净土:心净则佛土净34-37
  • 3 不思议解脱作为修持法门37-45
  • 3.1 作为具体法门的探讨37-38
  • 3.1.1 果地和因地的争辩37
  • 3.1.2 “是名住不思议解脱法门”37-38
  • 3.2 作为修持法门的要点梳理38-45
  • 3.2.1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38-42
  • 3.2.2 “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之方便力42-45
  • 4 不思议解脱对现代社会的启示45-50
  • 4.1 生命价值范畴的界定以及现代阐释45-47
  • 4.1.1 不思议解脱的价值观回溯45-46
  • 4.1.2 建立价值结构模式的借鉴46-47
  • 4.2 修持方式的现代整合运用及观念调和47-50
  • 4.2.1 心灵护理的运用47-48
  • 4.2.2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启示48-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7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长春;;福慧双修——论《维摩诘经·法供养品》的意义[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唐思鹏;;佛教的生死观[J];国学论衡;2007年00期

3 李音祚;;关于解脱游戏的思考——读《维摩诘所说经》札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吴信如;普贤十大愿王略讲[J];法音;1994年02期

5 吴文星;《维摩诘经》的鸠摩罗什译本流行的原因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朱志先;;略论佛教的生死观[J];理论月刊;2007年08期

7 乔宇;;从《维摩诘经》看大乘佛教的涅i霉踇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陈敏;论《维摩诘经》之哲学思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杨曾文;鸠摩罗什的“诸法实相”论──据僧肇《注维摩诘经》的罗什译语[J];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02期

10 肖同姓;;“不可思议”考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维摩诘经》不思议解脱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6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f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