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早期西方社会救济制度的基督教渊源
本文关键词:近代早期西方社会救济制度的基督教渊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古时期基督教的神恩济贫观念是驱动教会济贫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到了中古晚期,教会传统的济贫模式已无法应对社会经济、政治变革所引发的普遍性贫困。宗教改革后,新教神学也对传统的神恩济贫观念展开批判。在英格兰,亨利八世自上而下的完成了宗教改革,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济贫法令,实现了由世俗力量主导,教区为管理主体的近代早期社会救济制度的确立。 全文共分导论、五章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综述。 第一章主要探讨基督教神恩济贫观的由来。首先介绍《圣经》中的原罪说与救赎论。西普里安、安布罗斯与奥古斯丁等古代教父们关于获得救赎的争论奠定了神恩济贫观的基础。在中古时期,经院哲学家阿伯拉尔和阿奎纳将这一理论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推动教会济贫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第二章介绍宗教改革前基督教会在英格兰的济贫状况与出现的问题,在贫困问题上,教会修道院是实施救济的主体,教区为辅。在医疗方面,黑死病肆虐英格兰期间,教会修道院起到了收容、护理、关怀、隔离病人等作用。在教育方面,修道院创办了独具特色的教会学校,不仅培养神职人员,也为世俗弟子提供力所能及的教育。? 第三章探讨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各派的济贫观念。基督教人文主义者提出了“理性”的贫困观、路德教的“唯信称义”重新构建信与救赎的关系,济贫的行为不再只是为了求得回报,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加尔文教则在“双预定论”中称济贫行为是上帝赐予其选民的特殊的恩典。 第四章介绍宗教改革后英格兰王权主导下的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教区在改革中衍变成为地方基层行政单位,尽管如此,教区在管理方式上还是保留了宗教传统,尤其是在解决流民问题和贫困问题上发挥了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区在信仰与世俗的双重领域发挥了比中古时期更大的作用。 第五章比较路德教、加尔文教和安立甘教在近代早期西方救济制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近代早期英格兰的社会救济制度,是在王权主导下,对传统宗教济贫模式的保留中形成的。在转型时期,这一制度确保了社会的平稳变革,有效地缓解了贫困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关键词】:神恩济贫观 社会救济制度 英格兰 基督教 近代西方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7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导论8-15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8-9
- 二、研究综述9-15
- 第一章 神恩济贫观的由来15-31
- 第一节 圣经中原罪说与救赎论的基本特征15-20
- 第二节 古代教父们的神恩得救观20-26
- 第三节 中古时期神恩济贫观念的确立26-31
- 第二章 宗教改革前英格兰教会济贫的状况与问题31-39
- 第一节 修道院与教区的贫困救济31-33
- 第二节 黑死病中的教会医疗救助33-36
- 第三节 教会修道院开办与资助世俗学校36-39
- 第三章 宗教改革运动中济贫观念的转变39-47
- 第一节 基督教人文主义者的济贫观40-41
- 第二节 路德派改革家的济贫观41-45
- 第三节 加尔文派改革家的济贫观45-47
- 第四章 近代早期英格兰的济贫改革47-61
- 第一节 宗教改革对济贫的冲击及影响47-50
- 第二节 近代早期社会救济制度的确立50-56
- 第三节 教区行政在救济制度中的作用与地位56-61
- 第五章 近代早期西方社会救济模式中的教派印迹61-73
- 第一节 充分世俗化的路德教模式61-65
- 第二节 教会组织与地方政府分庭抗礼的加尔文教模式65-70
- 第三节 中央政府调控与教区合作的安立甘教模式70-73
- 结语73-75
- 参考文献75-87
- 后记87-88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化成;;论黑死病期间的英国教会[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2 谷延方;黑死病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 李威;;中世纪英格兰医院制度论略[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4 刘林海;;从互惠到利他——宗教改革时期基督教济贫观念的变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李怡心;;关于国外慈善事业的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年02期
6 庞渤;;浅析社会救助制度产生于英国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J];消费导刊;2008年07期
7 刘继同;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变迁与核心争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8 张佳生;;中世纪晚期英国的乞讨问题及对其限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邵瑞欣;选择·责任·天职——对基督教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一些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黄晨熹;社会救助的概念、类型和体制:不同视角的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迅;爱之上帝与生命之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曹明睿;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胡威;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政治价值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戚小村;公益伦理略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乔焕江;通往天堂的审美之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政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芦琦;关于古代受教育资格及权利实现的考察与比较[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8 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威;中世纪英国医疗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10 王凯;西欧中世纪修道院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近代早期西方社会救济制度的基督教渊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