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伦理在解决巴以冲突中的价值体现
发布时间:2017-04-30 22:08
本文关键词:宗教伦理在解决巴以冲突中的价值体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的西部,濒临地中海和红海,被认为是阿拉伯的“腹地”,但居住于此的两个主要民族—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声称自己是巴勒斯坦的真正主人,矛盾和冲突由此产生。巴以冲突是自上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地区冲突之一,也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其实质是巴勒斯坦地位问题,即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以色列犹太人之间的领土争端。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断断续续的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然而在巴以冲突的背后却是伊斯兰教与犹太教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的,他们都在此居住生活了很长时间,可以说巴勒斯坦与两个民族都有地域渊源关系,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被双方视为神圣的家园。但是在经过几千年历史的冲刷后,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却互相仇视着对方,在这其中固然存在着政治、经济、历史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但是,宗教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化解彼此上百年来的矛盾,不仅要从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入手,还要把宗教伦理作为辅助手段加以利用,淡化双方的矛盾,最终达到和平共处。一般来说,要想使两个宗教化的民族在同一个地方和睦相处,是非常困难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即属于这种情况,许多事件的发生都带有宗教色彩,宗教矛盾日趋激烈。巴以之间存在的难以调和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是巴以冲突的民族和宗教根源。要想使巴以之间由冲突走向和平,实现巴以关系的正常化,解决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着重从宗教入手,通过分析伊斯兰教伦理和犹太教伦理的产生、主要内容及特点,来挖掘两种宗教之间的联系和共性,力图通过宗教伦理的功能和作用,来探讨缓和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矛盾的可能性。 伊斯兰教是倡导和平与宽容的宗教,伊斯兰教主张和平共处,它要求人们仁慈、互爱、忍耐,反复号召人们“亲爱近邻、远邻和伴侣”,反对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和战争。伊斯兰教也能宽容并尊重与其生活及信仰不同的人,因而也是能够容纳和接受不同的文化,并承认它们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求其信徒对他人要宽容、忍耐与克制,尊重对方的利益和选择,以求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 犹太教倡导的是“爱邻人”的伦理思想,强调爱护和怜悯别人,不仅要维护别人的尊严,而且不能把自己的意志、想法、观念等强加给别人:不仅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且更应该去爱那些社会上被压迫、被剥削和无能为力的弱者。 伊斯兰教所主张的和平、宽容与犹太教所主张的“爱邻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爱邻人”的要求也是要宽容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从两种宗教伦理的共性来看,两者是有共通之处的,因此在处理双方矛盾的同时可以更多的结合各自的宗教伦理规范,从各自的宗教伦理角度来反思自己的言行,摒弃猜疑和敌视。就像上帝和安拉所要求他们的那样“要爱自己的邻人,像爱自己一样”,用彼此的真诚去感化对方,以暴制暴是永远不能换来和平的。使双方能够克制争议,减少分歧,最终达到和睦相处。 然而,宗教伦理也存在着其自身的局限性。宗教伦理是一种非强制性的道德规范,它的遵守更是一种自律性,正因为这种自律性,就产生了因人而异的效果。同样的伦理规范在不同人的心里就会形成不同的规范要求。巴以冲突问题已由最初的宗教原因争端发展到当今多种力量的较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要想解决巴以之间的争端,并非易事。鉴于宗教伦理的局限性,我们应该以辩证唯物史观来看待当前的巴以冲突,把运用宗教伦理规范当作一个辅助的缓解矛盾手段,兼顾多方的力量来解决巴以双方的冲突。 当前和今后,和平和发展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永恒主题,在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在为21世纪积极筹划未来的背景下,夹杂着错综复杂民族和宗教矛盾以及大国背景的巴以冲突,自然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回顾巴以冲突的历史,展望中东和平的未来,留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则是对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思考。面对冲突的双方,我们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理解,从根本的原因分析冲突的双方,通过发挥宗教伦理的价值来缓和双方的矛盾。为进一步解决巴以之间的矛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宗教伦理 伊斯兰教伦理 犹太教伦理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68;D815.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2
- 引言12-16
- (一) 选题的价值与意义12-13
- 1.问题的提出12
- 2.理论意义12-13
- 3.现实意义13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4
- 1.国内研究现状13
- 2.国外研究现状13-14
- (三) 研究的主要方法14-15
- 1.文献分析法14
- 2.对比分析法14
- 3.多学科整合研究法14
- 4.总结经验法14-15
- (四) 论文创新点和难点15-16
- 1.创新点15
- 2.难点15-16
- 一、宗教伦理的涵义和功能16-20
- (一) 宗教伦理的涵义16-17
- (二) 宗教伦理的功能17-20
- 二、巴以冲突的宗教原因20-28
- (一) 巴以冲突的缘起及其宗教因素20-24
- 1.巴以冲突的由来20-23
- 2.巴以冲突中的宗教因素23-24
- (二) 巴勒斯坦地区对冲突各方的宗教意义24-28
- 1.巴勒斯坦在伊斯兰国家中的宗教地位24-26
- 2.巴勒斯坦在犹太人心中的宗教地位26-28
- 三、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伦理思想的产生、主要内容和特征28-41
- (一) 伊斯兰教伦理思想的产生28-30
- (二) 伊斯兰教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30-32
- 1.伊斯兰教伦理的仁爱观思想30
- 2.伊斯兰教伦理的善恶观思想30-31
- 3.伊斯兰教伦理的价值观31
- 4.伊斯兰教伦理中的人生观思想31-32
- (三) 伊斯兰教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32-34
- 1.权威性、广泛性32
- 2.普及性、稳定性32-33
- 3.宗教法律与道德的统一性33
- 4.差异性和多样性33-34
- (四) 犹太教伦理思想的产生34-35
- (五) 犹太教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35-38
- 1.以神为中心的伦理关系35-36
- 2.犹太教伦理的"赎罪"观36-37
- 3.以爱为核心的伦理思想37-38
- (六) 犹太教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38-41
- 1.实践性38
- 2.现实性38-39
- 3.公平性39-41
- 四、宗教伦理在解决巴以冲突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41-47
- (一) 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有着共同的宗教渊源41-42
- (二) 伊斯兰教伦理思想和犹太教伦理思想的共性42-47
- 1.伊斯兰教倡导和平、宽容42-43
- 2.犹太教倡导"爱邻人"的思想43-44
- 3.两种宗教伦理的共性44-47
- 五、宗教伦理在实践中的局限性47-51
- (一) 巴以冲突的现状47-48
- (二) 宗教和宗教伦理的局限性48-51
- 1.宗教的局限性48-49
- 2.宗教伦理的局限性49-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3
- 附录53-55
- 后记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霍文杰;论伊斯兰伦理道德的基本特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黄桂华;试论伦理思想在伊斯兰教中的核心地位[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3 田薇;;试析宗教伦理的涵义和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金宜久;国际政治中的“宗教因素”[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9期
5 蒋云根;当代宗教伦理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J];探索与争鸣;2002年11期
6 黄陵渝;论犹太教伦理的核心主题[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1期
7 梁丽萍;当代国际冲突中的宗教因素[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06期
8 刘靖华;伊斯兰传统价值的复兴与超越[J];西亚非洲;198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宗教伦理在解决巴以冲突中的价值体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