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威海市民间信仰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4 05:10
威海市位于胶东半岛最东部,海岸线绵延近千公里,多优良港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具有威海特色的民间信仰。从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研究威海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间信仰作为公民社会的精神构建,对公民社会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加强对民间信仰的研究,且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理,不仅对于解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能够为政府治理民间信仰活动提供可操作性参考。本文通过对威海市民间信仰这一个案研究,希望以小见大,展开对民间信仰社会治理的系统、深入研究。通过对威海地区民间信仰基本概况的分析,可大致将威海市的民间信仰分为以下三类:海神信仰、禁忌习俗、动植物信仰。其中,最主要的民间信仰是以龙王信仰、海神娘娘为重点的海神信仰体系。目前,威海市民间信仰的总体状态:信众结构日益庞杂;信仰人数稳中有增;活动形式日益多样。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民间信仰的新形式应运而生。民间信仰的双重作用是指民间信仰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力。其作用具有双重性。民间信仰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比如活跃地区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社会教化等。在利用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定不能忽视其消极作用,民间信...
【文章来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威海刘公岛上的龙王庙环翠区孙家疃镇靖子村的龙王庙是威海地区除了刘公岛龙王庙保存最完整
图 1.1 威海刘公岛上的龙王庙环翠区孙家疃镇靖子村的龙王庙是威海地区除了刘公岛龙王庙保存最完整间祭祀建筑。据考证,此龙王庙修建于明朝末年,殿前的两根白色石柱是是的例证,也是此庙最早的文物。殿内原三面墙均有壁画,但是一处被毁,仅侧和西侧有所残留。据这里的村民介绍,靖子村原本以打渔为生,村子里的为了保佑男人们出海平安而修建。龙王庙之所以保存的如此完好,是因为在四旧”时将其改成了学堂才躲过一劫。
图 1.3 乳山寨前村的龙王庙2.仙姑信仰在威海沿海地区,同样有一些与当地渔业生产有关的民间仙姑的传说民把民间仙姑当成海神来信仰,并且也为其修建起了庙宇。威海市环翠区望岛村西北山的最高处有一座山叫“仙姑顶”,在山上“仙姑庙”,里面就供奉着一位仙姑。仙姑庙始建年份不详,康熙三年有两块残存的石碑,一块是宋真宗景德四年设立,由张维书写,汉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治理——从民间信仰研究的现代遭遇谈起[J]. 张翠霞.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2]中国民间信仰如何走向善治[J]. 陈进国.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3)
[3]乡村治理中民间信仰的作用机制研究:以永德送归布朗族为例[J]. 子志月.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4]乡村社会治理视域下民间信仰的规范与引导[J]. 郑秋凤.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5]引导民间信仰服务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J]. 骆键夫. 民营科技. 2017(01)
[6]多元文化视域下民间信仰的依法治理与疏导——基于浙江省长兴县的调查[J]. 郭庭楠. 经济师. 2016(08)
[7]论民间信仰及其社会治理[J]. 方轻.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2)
[8]民间信仰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以厦门市为例[J]. 方轻.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5(06)
[9]民俗文化的社会治理意义——以徽州古村落为例[J]. 沈昕,周静. 理论建设. 2015(03)
[10]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J]. 本刊评论员. 科学社会主义. 2013(01)
硕士论文
[1]民间信仰在当前中国乡村治理中的功能研究[D]. 钱林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82628
【文章来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威海刘公岛上的龙王庙环翠区孙家疃镇靖子村的龙王庙是威海地区除了刘公岛龙王庙保存最完整
图 1.1 威海刘公岛上的龙王庙环翠区孙家疃镇靖子村的龙王庙是威海地区除了刘公岛龙王庙保存最完整间祭祀建筑。据考证,此龙王庙修建于明朝末年,殿前的两根白色石柱是是的例证,也是此庙最早的文物。殿内原三面墙均有壁画,但是一处被毁,仅侧和西侧有所残留。据这里的村民介绍,靖子村原本以打渔为生,村子里的为了保佑男人们出海平安而修建。龙王庙之所以保存的如此完好,是因为在四旧”时将其改成了学堂才躲过一劫。
图 1.3 乳山寨前村的龙王庙2.仙姑信仰在威海沿海地区,同样有一些与当地渔业生产有关的民间仙姑的传说民把民间仙姑当成海神来信仰,并且也为其修建起了庙宇。威海市环翠区望岛村西北山的最高处有一座山叫“仙姑顶”,在山上“仙姑庙”,里面就供奉着一位仙姑。仙姑庙始建年份不详,康熙三年有两块残存的石碑,一块是宋真宗景德四年设立,由张维书写,汉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治理——从民间信仰研究的现代遭遇谈起[J]. 张翠霞.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2]中国民间信仰如何走向善治[J]. 陈进国.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3)
[3]乡村治理中民间信仰的作用机制研究:以永德送归布朗族为例[J]. 子志月.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4]乡村社会治理视域下民间信仰的规范与引导[J]. 郑秋凤.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5]引导民间信仰服务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J]. 骆键夫. 民营科技. 2017(01)
[6]多元文化视域下民间信仰的依法治理与疏导——基于浙江省长兴县的调查[J]. 郭庭楠. 经济师. 2016(08)
[7]论民间信仰及其社会治理[J]. 方轻.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2)
[8]民间信仰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以厦门市为例[J]. 方轻.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15(06)
[9]民俗文化的社会治理意义——以徽州古村落为例[J]. 沈昕,周静. 理论建设. 2015(03)
[10]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J]. 本刊评论员. 科学社会主义. 2013(01)
硕士论文
[1]民间信仰在当前中国乡村治理中的功能研究[D]. 钱林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82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8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