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在融合与开新之间—杨文会佛教思想述论

发布时间:2017-05-01 20:16

  本文关键词:在融合与开新之间—杨文会佛教思想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佛教近代化的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中国佛教的近代化是传统佛教面对“天崩地解”的近代社会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调适。 在中国近代佛教思想史上,杨文会称得上是一位先师,一个启蒙者,一个继往开来的枢纽型人物。他以身任道,以振兴佛教为己任,融通性相,融通儒佛。试图对整个佛教,对纷乱淆然的思想做出契理契机的最优化组合。他在推动中国传统佛教近代化的进程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文章主要探讨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由于杨文会居士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所以他在对传统佛教的批判上,体现出新的时代特点。第二,针对中国传统佛教面临的新的历史社会环境,为振兴佛教,杨文会提出马鸣宗的构想,力图以马鸣宗为理论基础,以净土为旨归,融通性相。第三,西学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了回应西学的冲击,杨文会居士积极发扬和凸显中国传统佛教中能与西学相会通的思想资源,复兴千年绝学,使法相唯识之学晦而复明。其佛学思想也带有明显的体系化特征。第四,杨文会居士在一生的护法、弘法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的佛教人才,他们跟随杨文会并在杨文会往生后继续推动中国传统佛教的近代化历程。 杨文会居士是开中国传统佛教近代化风气之先的伟大佛教徒,其思想的融合与开新特征正折射了中国佛学近代转型的曲折。
【关键词】:杨文会 居士佛教 近代化 起信论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11
  • 一、杨文会的学佛历程11-15
  • 1、因《起信论》悟入佛门11-12
  • 2、开近代佛学研究新风12-15
  • 二、构想马鸣宗,融通性相15-21
  • 1、以马鸣宗为理论基础,净土为旨归15-17
  • 2、教宗贤首法藏之宗趣17-21
  • 三、倡研唯识学,接通西学,关怀现世21-27
  • 1、复兴千年绝学,法相唯识晦而复明21-23
  • 2、由唯识而归于净土,关怀人间23-27
  • 四、杨文会佛学的特征及影响27-35
  • 1、杨文会佛学的体系化特征27-30
  • 2、杨门弟子对杨文会佛学的发扬30-35
  • 结论35-36
  • 主要参考文献36-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锐;杨文会与金陵刻经处[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04期

2 杨国庆;杨仁山新思想初探[J];东南文化;1997年02期

3 释广学;;中国近代佛学居士刻经讲学考略——杨文会、欧阳渐、吕澄三居士与金陵刻经处评析[J];鄂州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向西;杨文会和今日读书人的关系[J];佛教文化;1997年05期

5 何建明;略论清末民初的中国佛教女众──兼与郑永福、吕美颐先生商榷[J];佛学研究;1997年00期

6 西妙;杨仁山对中国近代佛教的贡献[J];法音;1994年10期

7 李尚全;晚清士大夫佛教述要[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8 何建明;从祗洹精舍到武昌佛学院[J];近代史研究;1998年04期

9 胡晓;杨文会与中国近代佛学复兴[J];江淮论坛;2005年03期

10 杨全顺;;近代中西文化撞击中的儒学、佛学与西学[J];理论学刊;200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在融合与开新之间—杨文会佛教思想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5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95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9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