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事以理成,理以事现—普贤形象略考

发布时间:2017-05-02 04:12

  本文关键词:事以理成,理以事现—普贤形象略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关于普贤的各种形象在《大正藏》中多有提及。普贤菩萨像在各地石窟寺院多有雕造。佛教造像虽为见证历史,但其所要表现的形象却多依其教理而成,造像的形象及体态动作、表情、手语,都表达了极为丰富的佛教精神内涵及佛经典籍内容。 佛虽说“凡诸有相皆为虚妄”,但于现世仍然通过形象来传达教理教义,以使着相的有情众生得以度脱成为可能。其中佛菩萨的体姿、法器、坐骑、手印等,无一不使佛教思想与典籍内容通过它们传达给人们。我们熟悉的普贤形象,无论是显宗的还是密宗的,几乎都可以在佛经中找到用以比喻普贤思想的依据。正是这些经典的传译留存,给研究普贤形象以及挖掘蕴涵于其中的佛教思想提供了参考。 佛教借现实中能直接感知的元素与佛教中义理间的相似性,塑造出了普贤形象,其目的是为了方便说理。因为形象作为唯一的媒介,它连通了娑婆世界与西方净土,并且通过它,我们能够于业力轮回、缘起不绝的因陀罗法界中正见正行。在某种宗教意义上,普贤形象的显现及表现出来的多样性,也可以视为菩萨的救护众生随顺应化,随众生喜乐而变现千万化身。 菩萨形象虽然在佛经中已有所表达,但是对于修行中个人来说,其关注到的形象实际上却是内在自性心的表达,以个人的自觉对形象加以诠释。形像的完成必须依据严格的仪轨,并参照不同经典,,以及造像者对形象象征意的理解,是造像者在造像过程中与佛法佛理的契合。首先我们应该承认造像绘画是佛经中的规定,但造像过程中出现与佛经出入的地方,除了受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影响外,也体现出了从人们内心深处显现出来的对经典的补充,即把自己对形
【关键词】:普贤 形象 象征 教义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绪论9-12
  • 第一章 总括普贤形象:含义、造型及经典来源12-22
  • 第一节 普贤名号由来及含义13-15
  • 第二节 普贤观行法门与其造像、绘画之成因15-19
  • 第三节 普贤形象的经典源流概述19-22
  • 第二章 汉传普贤形象略考22-36
  • 第一节 普贤法身相之意义22-23
  • 第二节 以法华类经为参照的普贤形象23-27
  • 第三节 普贤形象所表之理27-29
  • 第四节 深入研究头冠法器手印的真正含义29-32
  • 第五节 普贤种种身色的解读32-35
  • 小结35-36
  • 第三章:密教普贤形象略考36-43
  • 第一节 普贤寂静相之意义36-38
  • 第二节 普贤忿怒相之意义38-41
  • 小结41-43
  • 第四章:佛教处理普贤形象的灵活性:以位置关系研究为例43-48
  • 第一节 普贤形象:在佛为主像时的位次组合43-46
  • 第二节 普贤形象与其他菩萨形象的位置关系46-47
  • 小结47-48
  • 结论48-51
  • 参考书目51-54
  • 在读期间文章发表情况54-56
  • 后记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2 葛玲丽;;浅谈海阳秧歌的特点[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6期

3 江朝伟;;新媒体动漫衍生产品的艺术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7期

4 马腾;;《新水浒传》的现代意识[J];华章;2011年24期

5 李琼华;;《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的多元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6 王文才;;柳下惠形象的历史流变[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王莉莉;;唐代传奇中的植物形象[J];南都学坛;2011年04期

8 奉柳;;元杂剧中的范仲淹形象解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柴晓娜;;时事小说中魏忠贤形象的演变[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10 贺兴安;;庄子审美思维的寓言形象[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潘知常;杜文娟;;把战争带回中国——大陆传媒中的美伊战争形象[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吴元清;;论“拟虚”的实现及对浙江动漫业的反思[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阎超;赵溪;;浅谈高校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义[A];中国化学会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区)、市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慎元;;舆论监督与政府形象[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崔竞生;;论海丝特的自我实现及其超越[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8 朱纯辉;;军队政治机关干部领导力提升应注重树好形象[A];研究领导科学 实现科学领导[C];2008年

9 谢晓冬;;让语文真正融于生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郑建;朱泽民;聂品荔;潘庆芳;;浅谈黄黄高速公路路面改建工程的三大“主线”[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瑞原;朝鲜普贤寺[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成友;文化“走出去”形象树起来[N];人民日报;2000年

3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徐滇庆;向普贤学上进[N];中国经营报;2010年

4 66088部队 刘清昌 陈江文;接兵人员要格外注意形象[N];解放军报;2001年

5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终身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徐滇庆;普贤的生意[N];中国经营报;2010年

6 ;摩托罗拉塑造完整形象[N];国际商报;2000年

7 徐勇;美国用2.4亿美元修理形象[N];中国国防报;2002年

8 记者 张荣文;党员为企业树立好形象[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1年

9 ;峨眉山普贤铜像三个谜[N];科技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吕志勇;普贤文化节:四大名山结盟促发展[N];乐山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涛;古代域外普贤信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小均;纳博科夫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邓磊;邓小平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林大梓;西方自画像艺术史[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关涛;莎乐美形象的历史演变及文化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巩晓亮;电视节目主持人品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丁勤;清高宗图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桂红;四大名山佛教文化及其现代意义[D];四川大学;2003年

10 王中旭;阴嘉政窟[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镝;信息全球化下我国新闻发言人机制的建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耿宝钢;CI设计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王晶;文化—交际无形的屏障[D];厦门大学;2007年

4 刘(韦华);论我国古代应用文的形象[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5 陈玉勤;论晚明通俗小说中的僧尼形象[D];南昌大学;2005年

6 刘念波;反思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婧;东方主义观照下现代英美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西北大学;2009年

8 张春霄;灰色人生[D];暨南大学;2005年

9 何凤艳;20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尔沁小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彪;城市社区居委会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事以理成,理以事现—普贤形象略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0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6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