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白马人池哥昼及其祭祀动因与族群边界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1-09-22 10:49
  作为在特定时空节点周期性上演的一场"地方戏剧",白马人"池哥昼"不仅充满了"显圣"意味,也深含朴素的生存智慧。源自华夏古老传统的鬼神信仰构成年度"池哥昼"祭祀的逻辑起点。祭祀中,以彼岸世界的"池哥""池母"及众神之名,旨在落实此岸世界白马人的现实生存诉求。全民参与祭祀,不仅强化了"我群"意识,也构筑并维系着区分"他群"的边界分野。从中可以窥见,在藏彝走廊族群流动与文化接触的空间里,白马人正是借助这一文化具象展现着"我者话语",以"假面而舞"诠释"白马人之所以为白马人"的文化逻辑。可以说,"池哥昼"是这一文化逻辑的当下注解。 

【文章来源】:宗教学研究.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来自田野的诗性叙事:文化持有人眼中的池哥昼
三、鬼神信仰:“池哥昼”祭祀的逻辑起点
四、池哥昼:“自我族性”构筑与维系的边界表征
五、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白马藏族“池哥昼”及其文化层的金字塔型构造[J]. 权新宇.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2]边缘理性的田野呈现:白马峪白马人池哥昼知玛角色的文化阐释[J]. 权新宇.  西藏研究. 2018(03)
[3]论“跨境民族”的边界范畴[J]. 彭兆荣.  百色学院学报. 2016(05)
[4]族群认同视阈下的民间信仰研究——以白马藏人祭神仪式为例[J]. 王万平.  西北民族研究. 2016(01)
[5]对白马人池哥昼几个问题的探讨[J]. 张金生,邱雷生,莫超.  甘肃高师学报. 2015(01)
[6]边缘理性与族属认同——基于3个玛丽玛萨人村寨的调查[J]. 李志农,廖惟春.  思想战线. 2013(06)
[7]再论西南民族走廊地区的语言及其相关问题[J]. 孙宏开.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6)
[8]关于“藏边社会”的思考[J]. 陈庆英.  青海民族研究. 2013(01)
[9]宗教是什么?——关于“宗教概念”的方法论反思[J]. 张志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白马古寨话“曹盖”[J]. 何青城.  文史杂志. 2006(04)



本文编号:3403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03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4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