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中西文明互鉴下的儒家与基督教道德修养论之比较——以孟子和圣保罗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2 15:44
  孟子与圣保罗之道德修养论,在显性层面上存在着三点区别:第一,善性与罪性这一人性论之别,这是道德修养的理论前提;第二,善性的存养冲扩与信望爱下的拯救这一道德修养方法之别;第三,内圣外王与神的义器这一道德修养的人格目标之别。但是在隐性层面,二者之间又有着诸多的相通之处。 

【文章来源】:理论月刊. 201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善性与罪性——修养的人性论前提之差异
    (一) 人禽之别与天人合德
    (二) 人神之别与人的原罪
二、善性的存养充扩与信望爱下的拯救——修养方法之差异
    (一) 诚身明善, 践行仁义
    (二) 经由信望爱获得拯救
三、“内圣外王”与“新造的人”——修养的人格目标之差异
    (一) 圣贤品格与历史功业
    (二) 与神同在的新造之人
四、孟子与圣保罗道德修养论的会通
    (一) 善与罪、天与上帝的互通
    (二) 修身在己与神人同工的互通
    (三) 圣贤与圣徒的同质性
    (四) 对于当代社会人格塑造的几点启迪



本文编号:3432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32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0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