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域外华严思想向中国的传播

发布时间:2017-05-04 20:10

  本文关键词:域外华严思想向中国的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佛教向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外来文化输入,也是整个世界的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一次文化交往。本文以域外华严学向中国的传播作为研究的对象,试图通过对华严入华历史的系统清理以及对影响华严入华的各个因素的分析,把握华严学向中国传播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特征,进而理解唐代以前印度佛教进入中国的基本规律。 本文从梳理国内外关于华严思想产生地域和产生时间的相关研究开始,在分析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华严思想萌生于东南印度,之后向北印度传播。接着讨论古代印度佛学的集大成者龙树和世亲与华严思想的关系,认为龙树时代《十地经》类的华严经典已经流行,此时的华严思想主要是以“十地”为组织形态的菩萨行理论。世亲时代华严思想主要出现了“一心缘起”与“阿赖耶识缘起”联系起来论证世界各种事物的思想。接着本文从位处印度和中国内地之间的贵霜和于阗入手,讨论中亚在华严东传入华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认为产生于印度的早期华严思想,经过贵霜和于阗传入中国内地,贵霜和于阗作为中印文化交往之间的中转站,不但促成了域外华严思想的向东传播,也不断丰富完善乃至改变着早期的华严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域外华严思想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 关于华严思想入华的基本进程,本文以《六十华严》的译出为界线,分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华严思想都是经中亚地区传入中国内地,,以单本经为传播的载体,在理论上尚未出现博大精深的体系,早期华严译经者也并没有突出华严,而是众经并出,学派不明,其传入的范围主要局限在洛阳、长安一带,加之“只译不说”的传播特点以及社会的动荡,华严思想的传入还处于十分稚嫩而脆弱的状态。六十华严传入之后,华严入华的历史为之突变,一方面比较完整的域外华严思想进入了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人对华严的兴趣、对华严的理解、对华严的传扬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到隋代以后,国家统一促成了各地及各种形态华严学的融合,为唐初中国华严学理论体系的全面建立奠定了基础。而经过法顺、智俨和法藏三代的努力所创建的华严宗,不但完成了华严学的中国化过程,建立起了中国的华严学思想体系,而且在也宣告了域外华严思想向中国的传播的最后完成。 总体上说,华严思想向中国的传播是以和平的、渐进的、互补的方式进行的,这一历史进程既受到华严学说自身发展演变轨迹的影响,也受到中印文化交往中转地中亚地区特别是于阗地区的影响,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同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显示了中印文化交往当中众多复杂的因素。它的成功传入成为古代中外文化交往的典型,也为当今中外文化交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印度 佛教 华严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4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绪言9-12
  • 第一章 华严思想的起源和基本理论体系12-20
  • 第一节 学术界关于古代印度华严思想起源的研究12-15
  • 一、关于华严思想产生的地域13
  • 二、关于华严思想产生的时间13-15
  • 第二节 古代印度华严思想的流布与演进15-20
  • 一、龙树时代的华严思想15-17
  • 二、世亲时代的华严思想17-20
  • 第二章 中亚与华严思想的东传20-26
  • 第一节 贵霜佛教与华严典籍东传汉地20-23
  • 第二节 于阗与华严东传23-26
  • 第三章 域外华严思想向中国的初传26-41
  • 第一节 传入初期的界定及传入概况26-27
  • 一、传入初期的界定26
  • 二、传入初期华严单行本列表26-27
  • 第二节 传入初期第一阶段华严单行经的分析27-32
  • 一、第一阶段时间划分27
  • 二、经典及分析27-32
  • 第三节 传入初期第二阶段华严单行经的分析32-36
  • 一、第二阶段的时间划分与总体把握32
  • 二、此阶段输入并流传后世的华严经典32-35
  • 三、遗失经典及分析35-36
  • 第四节 中国人对初期华严单行经的回应36-41
  • 一、华严单行经在北方地区引起的回应36-38
  • 二、华严单行经在南方地区引起的回应38-39
  • 三、单行经研究的集大成者僧卫39-41
  • 第四章 域外华严思想的全面输入41-59
  • 第一节 华严经典的全面输入41-44
  • 一、全面输入的界定41
  • 二、晋译华严的翻译与初期流传41-44
  • 第二节 华严思想与中国文化交往的深入44-51
  • 一、《地论》的输入与华严学在中国的发展44-49
  • 二、士大夫、贵族与华严思想向中国社会的渗透49-51
  • 第三节 华严思想的成熟51-59
  • 一、隋代《地论》学在长安的兴盛对华严学的推动51-54
  • 二、多样型华严研究54-55
  • 三、杜顺、智俨和法藏与华严思想体系的建立55-59
  • 结语59-63
  • 参考文献63-6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崇琛;;中西交通视野下的《聊斋》狐狸精形象——从《聊斋》中狐狸精的“籍贯”说起[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2 秦淮;僧肇在两种文化之间[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杨文斌;;延寿、宗密“禅教合一”论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李晖;唐诗“羯鼓”考[J];安徽新戏;1998年05期

5 王战睿;;理趣符老庄,风神类谈客——论魏晋之际的士僧交往与融合[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安尊华;;梁启超佛经目录学思想[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姚卫群;佛教的“涅i谩惫勰頪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钟仕伦;;“人是精神物”与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姜元奎,谢路军;慧远念佛思想特色探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丁琪琳;;秦直道的昙花一现及其对交通规划的警示——基于交通区位角度的解释[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爱宾;;钱弘O觥⒑捍芙逃氡嬗∷鞑糩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2 谭中;;中华文明“表现之秘”从何而来? “CHINDIA/中印大同”开发中国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历史运作[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王腾;;隋唐五代西域罗氏流寓中国与敦煌罗氏家族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4 唐思鹏;;《宗镜录》的中观思想[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5 贾东桥;;佛教解脱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6 周桓;;义净前往南海诸国和印度的事迹及其贡献——兼述古代中国与南海诸国的友好关系[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7 何志国;;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状况看西域在汉晋时期佛教东渐中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阿合买提江·艾海提;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西提;;青金石古今中外名称考[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树辉;;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高昌回鹘文化[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7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尹勇;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佛教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丽娜;牛头禅佛性论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颜福;藏传佛教“十善”中的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杨成忠;敦煌变文的审美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守杯;魏晋南北朝时期凉州佛教述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鹏;齐梁诗风嬗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域外华严思想向中国的传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5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1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